好好学习——临界知识
这些天读了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感触也是颇深,在这也反思下自己学习到的知识,不是侃侃而谈,真正从心出发。对于这种相对知识性的知识,我很反感,打心里就觉得枯燥无感,但成甲老师打破了自己的三观,比喻形象,概念性知识简单易懂,而且环环相扣,文章结构性强,自己也是很喜欢。
“2.8定律”重塑,思考产生新高度
“2.8定律”早就听说过,但理解并不是很深刻,当成甲老师在书中提到在美团的千团大战时,王兴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引起我的一个共鸣。“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句话也重新认识了,为什么会这样,在文章中提到了临界知识,举个简单例子,脱不花提到了“为什么知道了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就是因为99.99%的道理都不能通往行动。而只有少数的能够启动人们去做,去行动的知识,才能达到'临界值',继而引爆你的小宇宙”。知识是这样,道理也是这样,2.8定律告诉我们20%的知识决定80%的结果。所以你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掌握这20%的知识上。
我是属于思考特别少的人,所以很多时候活成了别人的影子。
术从简,道从心
大道至简,要做到简单,往往是最难的,这个时代,需要走心,走心意味着思考,“未来多角度,答案自在心中”从整章的构造(我刚读了一章),一个人的格局瞬间在我心中塑造出来,一份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篇章,有温度却不缺少力量,走心带给我的是感动。
好好学习,学习的是什么,学习的是知识,而知识又是一种信息,那些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最重要的,也正是这本书一直围绕的如何发现和应用——临界知识
临界知识的力量超乎你的想象
继续思考,成甲老师在第一章的小记中提出了临界知识这一概念,何为临界知识“知识与知识是不一样的,有些知识比其他知识的威力更大,少数的知识能够给我们带来关键的影响,这就是临界知识”这也是个人认为临界知识就是20%的关键知识,如果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那么这个临界知识就是这个支点。
成甲老师在文章开始介绍了构建认知优势的一个发展历程,从知识数量构建认知优势,再到知识获取速度再到知识深度这一过程,一步步精进,一步步完善,现在社会深度思考尤为重要。
如何提升认知深度便是成甲老师接下来引导我们的,认知深度:在分析问题时,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时,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理论。。在这些情况或者结论中,有些结论更为广泛长期的验证,也在普遍的领域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而这情况或者说理论就是临界知识,可谓掌握它,便可开启暴走模式。
可是为什么有些人的认知就是上不去为什么?
我认为是自己认知不够深,没有深挖精神,很多时候,自己知道的,便以为自己知道了。可悲,其实是在欺骗自己。这里成甲老师提出两个效率,一个技术效率,(我们的学习不断掌握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感觉自己很努力,实则掉进了老鼠赛道的怪圈,一直在原地打转。
一个认知效率(我们的学习是在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认清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这才是所谓的重点——杠杆点——临界知识
临界知识既然这样重要,那在工作生活中究竟学什么知识,才能提升认知深度和效率呢。
成甲老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提到了“斜杠青年”(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比如小王,记者,歌手,摄影师)
但是很多人认知不同,把追求多元的职业体验兼职收入作为成为斜杠青年努力的方向。那就大错特错了,(比如,农村张大爷,斜杠老年,搬运工,瓦工,烧煤工,门卫)
正如十个麻雀在一起,也比不上一只雄鹰,多元的经历,如果不能帮助我们提升认知深度,从长期来看,那也是低效的。成甲老师更认为斜杠青年是更加深入应该探索,而不是简单追求多元的结果。
很多很多时候,你身兼数职。更多的只是经历一下而已,认知深度并没有明显增加。
如果把方向颠倒过来会不会好些,即:斜杠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你必须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对他的认识足够深刻,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话语权。如果盲目的追求多样化学习。表面上看是在提升能力,其实都是肤浅的,拿时间直接变现而已。(例如马斯克,他其实没有认为自己在跨界,他是比别人都更能深刻的看到他做事情背后的规律,用最基础的原理来改变一个行业。也正是有这种认知深度作为前提,我才能看到spacepx和特拉斯均由同一个人创办,在马斯克眼里,他们都是一回事)
斜杠是提升认知深度的结果,而不是追求多远的结果。
一个人,活成一个队伍
提升认知深度,不是仅仅学习专业领域知识就可以了,相反要多元跨界。而不是盲目的多远啊,是多元跨界更形象的说,叫做一个人活成一个队伍。
想要做到极致,不是说只学某个专业的知识就够了,也不是简单的,这也学那也学,而是要学习与解决某一类问题相关的所有核心能力。
有些知识,看似无用,实则大用。
各种表面上看起来无用的,不相干的知识,最后在底层都会联系起来,一旦你理解了这一点,就找到了知识一通百通的突破口。将这些不相干的事情联系起来的,正是我们所说的临界知识。
而从这个角度出发,成甲老师又提出来了我们一生需要学习的三个级别的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执行力。(军事基础技术一样,正步瞄准射击)
二,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能够打完整场站,解决系统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一个人活成一个队伍,这种系统解决问题的知识往往是以内容需要,我们在不断实践思考的过程中,一定遇到他领域知识交汇的微妙之处,从而灵活的把多个学科之间的知识随时调用,打赢一场战役)
三,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掌握临界知识,认知是公家的产业结构和规律,深刻理解一场战役为什么爆发,什么样的脉络发展其中起决定性的因素究竟是什么样)
因此,从临界知识的角度,在看我们该学哪些知识,就会发现,这些看起来无用的知识,可能会在战略层面上为我们发挥大用。
很多时候,我们把80的时间,学习执行能力,投入20%的时间都完全的学习,而几乎没有投入时间提升结构。然而二八定律告诉我们,20的知识决定80,你应该把更多时间用在专业能力和结构能力的学习上,通过掌握临界知识知识,做到游刃有余。
而如何学习临界知识,就要先从学习的基本工具——底层思维和方法说起。
我们下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