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他人的基础-情绪是第一生产力
1、状态自尊
管理他人,最高明的应该是基于每个人“状态自尊”的基础上去建立管理架构。
研究发现情绪和业绩之间更加细节化的关系:根据马洛斯层次需求理论,职场上的绝大多数人所追求的,主要是收到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1)员工带着情绪状态进入工作场景,并且情绪会影响状态自尊变化导致出现不同的行为。
(2)积极情绪增加,消极情绪下降,员工就会冲破他们自己固有的工作角色,更多地关注工作环境和他们的工作同伴。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更多地帮助同事,作出自愿加班等超越自我的工作行为。
2、员工在先,管理在后(增加状态自尊的方法。)
我们要从人性出发去找制度的平衡点。有效的管理者的一个重要法宝是:在充分尊重员工感受的情况下来建立管理制度,通过一些管理工具,让员工的自身努力和上级的有效管理之间形成平衡。
(1)要让员工主动分享领导的角色,在这个基础上,领导者再去保持权威;
(2)要给予员工发挥主动性的天地,在这个基础上,领导者再去控制达成目标的节奏;
(3)要在员工具有足够操作弹性的前提下,管理者再去建立标准化的程序。
3、基于每个人“状态自尊”的管理
真正的管理,应该是努力帮助他人改变工作情境、创造好的情绪、激发员工的动力,控制员工的惰性。
由于人的惰性是天生的,员工的利益点更多是立足是个人利益为基础,激发状态自尊不能以员工为主,领导人员应该在给予员工民主的基础上,做好方向的把控,并且技巧地让员工觉得自己获得了自尊。例如,大家在为一个内部员工奖励方案做策划,可以让各个员工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员工发表A/B/C,领导如觉得C方案最可行的,可以对A/B方案提出不利点,让员工提出解决方法,如不能解决则大家剔除该方案,这样提出A/B方案的员工会比较好接受,因为这是大家讨论问题得到的结果,知道自己方案存在问题被否决也是合情合理。然后剩下C方案时,则跟员工表明,“按你的意思去办”,这样由于方案是员工提出的,员工会感觉自己获得了领导的认可,同时由于方案是自己提出的,失败了自己会没有面子,这样形成自己主人公的意识感,会努力去做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但是当大家都提不出C方案时,领导应该事情有C方案的初稿,并在讨论中引导大家去朝这个方向去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