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书友会散文想法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2022-06-28  本文已影响0人  在水逸帆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柔弱刚强

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直译:

想要收拢它,必须暂且张扬它;

想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

想要废弃它,必须暂且振兴它;

想要夺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

这些一种微妙高明的道理。

柔弱必胜刚强。

鱼儿不能离开池渊,同样,国家之利器,不可以轻易向人展示。

我的解读:

本章主要讲了事物的两重性和矛盾转化辩证关系,揭示了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同时,老子还以自然界的辩证法比喻社会现象,目的在于引起人们的警觉注意。

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极限。

天时人事、物理自然,莫不如此。日中则昃,月盈则食、盛极必衰、物极必反。花开到最美的时候,就要开始凋谢了;光芒最为灿烂的晚霞之后,太阳就要落下了;月亮的圆满,是月亮就要开始亏缺的征兆。隐藏在“扩张、强盛、授予、给予”中的“收敛、弱化、去除、夺取”的征兆,是幽微而又显明的。

矛盾的双方相互转换,互为生灭,谁也无法改变。而大道与这个完全不同,因此,只要合乎大道,万物就不会有等级。倘若不合于道,就一定会有等级,还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发展。

老子认为柔弱的东西里面蕴涵着内敛,往往富于韧性,生命力旺盛,发展的余地较大。相反看起来似乎强大而刚烈的东西,由于它的显扬外露,往往失去发展的前景,因而难以维持长久。在柔弱与刚强的对立之中,老子断言,柔弱的呈现胜于刚强的外表。

在“柔弱胜刚强”这点上,用在亲子教育中,做父亲的要向母亲学习。人常说,“女本柔弱,为母则刚”。的确如此,父亲再怎么努力和付出,总不如母亲心性如水,耐心细致。

如果问儿子,一个家爸爸厉害还是妈妈厉害?孩子都选择妈妈!为什么?“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父亲总要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不可脱自己的本位、自己的渊。遇事父亲也手足无措,慌恐不安,或者大发雷霆,以武力解决孩子的问题,谬之千里,小则孩子再不怕你;而真武力解决,一个高中孩子根本制不住,反而利器不利,折了;而母亲可以一边打着吊瓶一边搂着儿子;母亲可以自己发着高烧还能照顾因感冒咳嗽不去学校的儿子;母亲可以在夫妻吵架时气的眼泪直流而听见儿子的声音还能满脸笑容的样子……

所以生命中最美好最珍贵的东西,是自由而丰盈地去给予,是无我而真诚地去奉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