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字50年,千余年间,无人能够超越,你想知道此人吗?
练字50年,千余年间,无人能够超越,你想知道此人吗?
快乐有趣
最近,翻阅书法史,了解到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这样的一位历史人物,始终如一地痴迷在艺术领域当中,他活了81岁,书法练了50多年。
此人便是南宋的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
纵观整个宋代书法史,北宋时期有:“宋四家”苏黄米蔡和宋徽宗,南宋书法头尾各有一人,头就是宋高宗赵构,尾就是大书法家张即之。
宋高宗的书法不仅影响了南宋152年的时间,还一直影响到了元代的赵子昂诸人,赵子昂早年的书法便是从高宗的字当中学到了贵族气息和儒雅气息以及字形之美的。
赵构的书法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高的成就,除了其父亲徽宗皇帝的传承之外,还跟他极为勤勉地用工和大量的临帖眼界息息相关,一个人的书法成就一般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天分,二是勤奋,三是眼界,在《画继补遗》中记载:宋高宗“驻跸钱塘,每获名踪卷轴,多令辨验”。
读书,是一场遇见。遇见高人,也遇见自己。《中国书法史》是讲中国书法历史故事的一本好书,拜读这本书,确实是一种享受。
看到这段历史记载,自己非常感慨。晚年赵构在自己的书法理论著作当中谈到学习书法的经历:“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故晚年得趣,横斜平直,随意所适。”
这段话不难理解,他说在自己过去的五十年期间,如果没有重大事件的话,没有浪费过一天的时间写字,并且到了晚年的时候,达到了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神级境界。
书法的最高境界也不过如此,怎么写都无比畅怀,都无不如意,乃是一种在深厚积淀的功力下,自然的一种发挥,而整个书法史上能够达到了这种境界的书法家,其实并不多见。
联想到自己在在读书和学习写作上,一是阅读海量的名家作品,丰富自己的眼界。二是必须做到十分勤奋,发扬“未始一日舍笔墨”的精神,解决用功夫太浅、浪费时间的问题。三是不停地读书和写作,激发灵感,不断提高,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