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书亚记

《约书亚记》默想(十五)——证坛风波22:

2018-12-12  本文已影响68人  玛哈念跳舞

《约书亚记》默想(十五)——证坛风波22:

      战争结束、分地完毕,以色列河东先得地的两个半支派终于可以“衣锦还乡”了。约书亚把他们召集在一起,赞许他们在“这许多日子”里没有撇下他们的弟兄,遵守了耶和华藉着摩西的吩咐,也听从了约书亚的命令;劝勉他们仍要切切地谨慎遵行耶和华的律例诫命,尽心尽意尽性爱耶和华他们的神,侍奉耶和华他们的神;同时为他们祝福,使带上“许多的财物、许多牲畜、许多金银铜铁、许多衣服”,回去和家人同分掠物,同享得胜的喜悦。

《约书亚记》默想(十五)——证坛风波22:

      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到了约旦河边,他们一定看到了当初过河之后所立的十二块石头(书4:),当初过约旦河的壮观场景历历在目。此时此刻一股淡淡的忧伤浮上心头,虽与以色列家其他的支派只有一河之隔,但过约旦河毕竟不是“随心所欲”的事儿。与家人团聚固然是难掩的喜乐,但耶和华的会幕在河西、以色列的大家在河西、以色列的总部还是在河西,他们的心里莫名地担忧。于是他们商议在约旦河边筑一座坛,像耶和华坛的样式,却甚高大。河西的以色列人听见了,全会众以为这两个半支派竟然要“另立山头”,悖逆耶和华去敬拜偶像,于是就聚集在示罗(会幕所在地),要上去攻打他们。这场战争似乎在所难免……

《约书亚记》默想(十五)——证坛风波22:

      感恩的是,以色列家没有冲动,凭着感情用事,而是先差派了“调查团”,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带着以色列家12支派的代表,10位以色列军中的统领前去河边与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交涉。说是以色列每支派一位首领,为什么前往的只有10位呢?笔者认为这是约书亚的智慧安排。猜想一下没到位的2位首领一定是玛拿西河西的半支派与以法莲支派的统领,他们可是“直系亲属”,在这大事的决议上,约书亚认为他们应该“避嫌”;另一方面,后来这事儿弄清楚才知这是一场误会,如果以法莲人、玛拿西人在可能还会为兄弟抱不平,当时以色列为这事儿可是“兴师动众”的,非尼哈当时的指责是“直接了当”的,要知道以法莲人可是非常冲动要面子的。大家还记得《士师记》里,以法莲人与基甸、与耶弗他的冲突吗?

《约书亚记》默想(十五)——证坛风波22:

      接着我们再来看,“调查团”的态度,总结一句话“爱之深、责之切”。他们直接定性两个半支派“转去不跟从耶和华”、“悖逆耶和华”、“惹动耶和华的愤怒”(16、18),引用从前以色列人“拜巴力毗珥”(民25:)遭瘟疫击杀、进迦南之后“亚干犯罪”(书7:)连累家人一起被火焚烧的事件,希望这两个半支派“知罪悔改”。虽然原本的心意确实是出于“爱”,但这样严厉的责备,非常“冒险”。以色列家一开是没有先给他们一个“解释的机会”。22:22节可见当时两个半支派被误会、被责备、被警告时的那份“激动”:“大能者神耶和华,大能者神耶和华,他是知道的……”他们连连呼唤神的名字“大能者——神——耶和华”,耶和华神的“三个名字”连着呼喊,可见他们当时的心情“如当头棒喝”,一下“不知所措”,唯有“呼天唤地”。更感恩的是就如此的情况之下,这两个半支派还是“非常清醒”,抓住机会竭力“解释说明”心中的缘由——修筑此坛绝不是离弃耶和华、也不是要献燔祭与别的祭,乃是为了他们的子孙后代,不要因为有约旦河的分隔而与耶和华隔离。最后,众人都此为美,将此坛取名为“证坛”,意思说:“这坛在我们中间证明耶和华是神。”

《约书亚记》默想(十五)——证坛风波22:

      在本章经文里让我们留意:1、沟通的重要性;2、信仰传承的重要;3、敬畏真神比一切更重要。亲爱的家人,耶和华赐福与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