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随笔(80)
今天工作上午很欢喜,虽然比人家少判了几张,但毕竟时间上一对比,我还是有面子的。
是的,我非常看中面子。但细细思索,互相都不认识,“面”又在哪里呢?我也试图仔细看了我的同伴们 ,十三个人,除了早就认识的三个,我用三天时间只认识了两个人。当然这是一种彻底认识,换上其他服装也会知道。可惜的是只记住了一个人的名字,另一个连姓也说不上来。也就是记住了一个半人。和别人聊起来的时候只能说,那个,四十岁左右,个子不高,很白的。
其他有一个我面熟,衣服也似曾相识,属于认识了二分之一。
还有一位和我唠过两次嗑,胖乎乎的,姓名不知,面容模糊,算是认识了三分之一。
其余,对面都不知。
面子在哪?
这次活动我有一个主要目的,见见真题,有一个次要目的,经济上的。
最难达成就是目的二,要坚持始终。
这里有个技术问题,就是速度。下午,我的速度明显慢下来了。虽然大家都慢了,最多的四百多,我最少,二百多。
按数量不多,紧紧手就行,按比例就差得多了。是一半。
这样会有我最不能承受的后果:被批评。
哇!!!
想想为啥就慢了?是脑子不灵光了吗?头一点没疼。是眼睛看不清了,不是;是手麻木了?不是,一点没麻。
为什么回到家还意难平呢?我对个别问题有看法。
这只是一场竞技。有一致的标准就可以。从孩子角度考虑是正确的。可是从知识层面,我觉得这样说是有道理的:
“屈辱史包括历史事件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探索史包括早期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抗争史有农民抗争主要包括三元里抗争、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等;中国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发动的一系列探索运动也属于抗争的范畴;抗日战争。
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贯穿中国近代史的始终,没有确切时间范畴。
牵强的说屈辱史1840——1901年 ;探索史;1842——1915年;抗争史贯穿整个近代史。”(来自网络)
然后就是技术问题,和上午比,答案一目了然,查分也是一目了然;而下午的分值虽然只差一点,但字数是两倍有余。用原来的方法行不通了。
我也试过从下往上判,快一点,但也只是一点。往往因为某个奇葩答案乱了节奏,要反复数上两三遍。
想起旁边同事掰手指头,当时还不解,怎么退化到幼儿园水平了?现在想想,这是最好的方法。相当于手指记分器,等扫清所有障碍,回头清点小分就行了。这样效率有望追上第一题。
豁然开朗啊!
面子可以追回来了,虽然大家互相不认识。
可是,是互相吗?不会人家认识我个一二三四,我却一问三不知吧。有这种可能性吗?
按逻辑,基本没有。
有,又如何。
想起下午一位同事被提醒了,他某个时候睡着了。然后他继续工作。如果我被提醒,还能心平气和吗?工作一定会继续,心一定是乱了。
害死人的玻璃心啊!我多少年没有打造坚实的玻璃心!
其实,我一点都不认识那位同事。不用说出了那间屋子,就是在里面我都不知他五官是如何排列的。奇怪,我的面盲症啊!
是不是玻璃心的人都有面盲症,因为心的随时曝光性,所以留不下一张底板呢?嗯,一定是这样的。如果要搞个摄影墙,需要一块黑布,对成本最低。
玻璃心爱复制对话。刺激的也会复制,暖心的也会复制。
玻璃心的弱点就是不擅成像,换句话来说,是不是视角狭小,盲人摸象呢?有点可怕。
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