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大栅栏
自由慵懒的周末,冬日的北京已经过了红叶、银杏的观赏季,想起已经到北京有29年了,是我呆过最久的城市了,春夏秋冬,似乎一直在匆忙中度过,年复一年,感受了北京的包容和苛刻。趁着难得的冬日的蓝天和暖阳,走出家门,去老街道老胡同转转。
大栅栏(北京读shi lan),还是大学时代逛过,现在还能看到过去的模样吗?
地铁前门站出来,过了马路,就是原来的老舍茶馆,曾经也是奢侈的去喝过茶听过戏的,远远的望了望,不知道原来门口的大碗茶还在不在?回头望去,蓝天下的正阳门和箭楼更有碧瓦朱檐之感。正阳门,俗称前门,在天安门广场南端,是明、清两代北京内城的正门,由南面的瓮城箭楼和北面的正楼两部分组成。我今天才知道,原来箭楼和现在看到的德胜门是一样的,是瓮城的城门,瓮中捉鳖是否由此而来不得而知了。


现在的大栅栏已经改成了步行街,很多有名的老字号在此都有店铺,不过,一圈走下来,光稻香村就看到十多个(好没创意),只有一家是正宗的,估计远道而来的游客傻傻分不清楚哪个是正宗的了吧?内联升、张小泉、步瀛斋、同仁堂、盛锡福……,传说中的八大祥找到了三个。

电影中以烟花柳巷著名的八大胡同也在此,分别是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小力胡同),其实八大胡同与戏剧特别是京剧的形成发展的历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估计像我这等没文化的俗人只知道前者了。
在这里,找到了最窄的钱市胡同,只有一人多宽,现在还有人居住于此。

除了老字号,大栅栏对面的鲜鱼口及周边可以吃到传统的老北京小吃和各地传统美食:全聚德、锦芳、天兴居、烤肉季、力力餐厅、爆肚冯、便宜坊、门框胡同卤煮、都一处烧麦、蟹黄汤包……这个馋啊,后悔不该吃饱饭才来,看到力力餐厅、都一处,勾起了美好的回忆。


杨梅竹斜街,小资调调的一条安静的胡同,胡同西口地上有铜牌上书“一米宽”,传说原来胡同只有一米宽,一路向西,就到了文化人的地界琉璃厂,荣宝斋、一得阁、中国书店……,浓浓的文化气息啊!
有对联说到“花市草桥鲜鱼口,牛街马甸大羊坊”。现在,道儿宽了,店铺大了,前门大街恢复了,希望一代一代的人还能记得古老的传统和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