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修心得哲思散文

境界虚幻别当真

2021-02-12  本文已影响0人  刘法欣

三种生之“相生”

——沩山灵祐禅师

法不孤生仗境生,

纤毫未尽遂峥嵘。

回光一击便归去,

幽鸟忽闻双眼明。

  ———诗歌来源于朋友子非鱼的朋友圈

        《用功须有正见》一文,说了说沩山灵祐禅师所说的三种生之“想生”情形,这首禅诗说的是“相生”情形。

        “想”是心上有相,包括尘相和法相,之所以有“想生”,是因为不知道能思之心中的那些杂乱的相是怎么回事,跟着相跑了。看明白了相的虚幻本质,就不会再去攀缘,想就容易停下来,心就清净了。

        法不孤生仗境生,一切法因缘生,因缘灭,佛说的十二因缘法,其中有名色一项,色即色相,如同这里的境,即境界;名就是概念、标准,如同这里的法,法是境界的名称、标签,所以“法不孤生仗境生”。

        纤毫未尽遂峥嵘,六祖说,我们的心“本来无一物”,实质上不仅无一物,而且一个相也没有。如果有一点相存在,就看不到心的本身面目,如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所以说“纤毫未尽遂峥嵘”。

        回光一击便归去,各种相的本质是心镜上的影子,如空中幻花虚妄不实,明白了这个道理,不管什么境界、概念,就是当前一念,只要知道了,觉知一下,便可中断,化为乌有,所以说“回光一击便归去”。

        幽鸟忽闻双眼明,只要不被念转,不被境牵,本心就会像被久困幽闭的鸟儿,顿时耳聪目明,鲜活起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