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怨恨
常见的成人攻击行为有以下几种:肢体殴打、工具型殴打等。成人以伤害孩子的为动机,给孩子造成心理或身体伤害,用攻击达到成人的目的。
我们国人常听到老人讲:棍棒底下出孝子。真的是这样吗?棍棒底下只会生出更多的怨恨。很多人都说,你看我爸小时候就把我给揍大的,我现在不是也好好的吗?虽然被打者在一般和谐的环境下会表现的很淡定,但是一旦到特殊环境下。比如,被打者成为了父亲或者母亲之后,就只会用攻击孩子来表达自己。因为肢体沟通过度的孩子,长大之后也还是当年那个很受伤的孩子。
南方某小村庄一位老父亲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一说法。老父亲的上小学儿子,还没有念完小学,被父亲强制退学。这位父亲当起了家庭教师,单独教育儿子。儿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天天被打。父亲毫无觉察,觉得自己是绝对正确的。孩子在苦逼的棍棒教育下,超额完成了学习任务,才刚到上初中的年纪,被父亲强制参加高考。虽说考出了六百多分,为全村人的骄傲,但这份高压之下,都是强烈的恨。当父亲自我吹嘘地夸赞儿子的分数时,儿子在一旁磨刀霍霍。记者问到,“孩子,你为什么要磨刀?”孩子答“磨刀杀爸爸。”这显然是仇恨的外在行为。父亲的高压教育、严重攻击孩子,让孩子成为了一个冷血的学习机器。恨是谁种下的?是这位父亲。
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位奶奶和前座的孙子。小孩需要哄一哄就会忘了暂时的痛苦。而这位奶奶却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的。孩子在前座哭,后座的奶奶非常烦躁,“别哭、听见没有?”孩子哭声更大了。奶奶上去两个巴掌打在孩子的后背上。孩子哭的声音比刚才还高一个分贝。车里的老人抱怨,孩子怎么这样?不懂得孝顺奶奶,让奶奶生气!隔祖孙很远的妈妈回到孩子座位上,把孩子抱起哄一哄,孩子的情绪立马稳定了。在这一场景中,对于奶奶来说,只需要做个观察者,看看孩子哭的原因,并进行安抚孩子就行。对于孩子和年轻妈妈来说,奶奶是坏人,既打我又凶我。我们看到噩梦的意向,多是由坏人的模样演变的。坏人在哪?家里人攻击我们的时候,当时的表情神态动作都是坏人。
常见的攻击在集体生活。集体生活如学校、医院、监狱等。我们常常看到网上有很多恶搞老师的视频,老师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果毫无防备的话肯定会受到学生们的攻击。从一推门开始,头上有个水桶,坐在讲台上椅子上之后椅子被贴胶,刚想哪粉笔手被夹等等一系列的进攻行为。老师怀着博大胸襟接纳孩子们还好,这些事情被看做小把戏。若是班级被攻击的老师,像上文中的奶奶一样,学生们免不了被处分警告甚至开除的危险。学生们被成人再一次攻击,会形成很多怨恨,这需要老师的智慧去处理。恶搞了老师的学生们,很少有报考师范学校的。因为攻击老师的学生们知道自己的错误行为所面临的是什么,所以看任意网络平台,很少有高中学生举牌说,我当老师!
常见的医院的攻击行为是医闹,患者与医生的狗血镜头在孕妇跳楼、患者大闹医院、医生手术猝死等新闻中层出不穷。医生也是人,所以更多的攻击医生,只能让医生自责自身。医生连夜手术,刚想下手术台,下一个是急诊。生命不等人呐,赶紧手术吧。D是个二十多岁的医生,虽说医院每年体检,但是每年医院是检查得癌症患者最多的岗位之一,小到二十七八、大到六七十岁。你没看错,是二十几岁就得了癌症的。医生这个行业现在也是高危职业,连自己的生命长度都没法保证。
监狱的攻击行为是最多的。他们通常用攻击他人来显示自己的强大。常见的剧《越狱》《大追捕》里有很多的打架斗殴的行为。越狱的每次狱友们的打架,狱警们不得不拉警报、停止一切放风活动,让狱友们安静地原地等待。刑罚重的狱友在群体中打架,会加重刑罚;反之很少参与群体攻击的狱友们、在监狱表现好的会减刑。
还有一个地方也是攻击频发的地方,火车站。中国人类最大的迁徙,一年一次,是在火车上的春运大军。火车上是有座的没座的都有票,所以互相推挤,在这过程中避免不了辱骂攻击,通常都是陌生人之间的攻击,打过之后列车员相互拉架。每次乘火车的广播中,都有乘客的争吵,而后一个温和的男中音说,列车上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小摩擦,希望各位旅客相互谅解。飞机上不一样,每个人都有座,所以飞机上争吵的打架的比较少。
刚才举例的是家庭成员攻击、人多的攻击,还有个不得不说的战争攻击。一站二战,对于进攻的国家和受伤的国家,实际上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记忆伤痕。有人说,世上历届战争,也许是人类攻击性积压到一定程度后阶段性的爆发,那是这个星球最高级生物本质里最黑暗东西的集体释放,当这黑暗笼罩着天空,兽性的杀戮荼毒着大地,我们为弱者哀鸣。我们看《辛德勒的名单》,不只是看战争的残酷,也不只是看一个人的 自我救赎,我们为之叫好,为之感动的是,在那无边黑暗中透出的那一丝光亮,那1100/6000 000。拯救一个生命,便是拯救一个世界,这1100个世界终见光明。
攻击成为一个人达成目的的基本手段,这个人会对其他人造成伤害。攻击者成为一个军队的首领,这个军队会对其他国家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
国人很少了解一战,但都熟悉二战带给人的伤害。八国列强的割地赔款到火烧圆明园、掠夺颐和园的宝物,从枪杀到刀杀,再到细菌战。一个小房子的烧毁,让人感到强大破坏的无力感,对于灾害的无力感,但对于n多老百姓的焚烧,却能导致整个民族的仇恨,南京大屠杀的焚烧,使我们至今忘不了300 000这个数字。颐和园的宝物掠夺,在建国后期,才得以修复;圆明园烧的仅剩下几颗倒下的大柱子了。攻击本国土地和财务的,能带走的是这个国家宝物之外呢?还有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的怨恨。历史不会被遗忘。从一个枪子结束手无寸铁的百姓,再到后来用老鼠做实验的日本军官,战争暂且结束了,二战的遗址还在。
小孩子能感受到被攻击后,有怨恨在体内激起浪花。一个孩子如此,一个民族更是忘不了被攻击的伤。
很多人在去过日本后,都在说日本的所受到的不公对待,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说自己因为原子弹的辐射导致的出生残疾;神话学家坎布尔曾说日本的核辐射多么严重。可谁来说一下中国人曾经受过的深刻伤疤?从九一八事变到731遗址,去过的人都能感觉到。从地下深处散发的冷,那不是冷,是强烈攻击之后留下的怨恨。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但是历史仍在,国人勿忘。那里的阴冷和怨气不是殡仪馆所能比较的,是深层次的、冷在心里的那种寒。关东军不仅用动物实验,更是用人体实验的劣行,现在走过,依然愤慨。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孟子》一书这样写,孟子被一君王召见,说想拓展疆土,用战争的方式可行否?孟子答,不可。战争对于两个国家来说,都是伤害,需要施行仁政,尽量不用战争,这样才能赢得百姓的心。
打孩子不能成为长期有效的手段,只能萌发孩子愈加反抗和逃离这个家。战争攻击不能成为拓展疆土的粗暴手段,只能愈加强烈地产生对战争发起者和进攻者的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