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想法散文

关于诗歌一点想法

2020-03-19  本文已影响0人  最后一抹太阳的余晖

对于诗词,我想大部分人都是从一本《唐诗三百首》开始启蒙的。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个适龄儿童,基本都会背诵的名句吧。几个简单而富有律动的句子,描绘的场景生动活泼、描绘的感情细腻丰富。通过押韵,朗朗上口,可能在小朋友还未曾学会写字,就已经会吟诵这样的诗歌或者儿歌了吧。

我也不例外,跟大多数小孩子一样,总会在家里来客人的时候,被叫来考一考。

“来,背一首唐诗。”

听到这个要求时,我却有些犹豫了,因为简单的大家都会,我不想那么敷衍。可当时读的书实在少,知识储存太匮乏,一时想不到好句子。一时语顿,不免尴尬。

大人这时质疑到 “不会连李白的《静夜思》都不会背吧。”

这句质疑,我听来有一点点讥讽,顿时激发了我的一点好胜心,于是句子就浮现出我的脑海。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自小我对诗词,就有一种莫名的喜欢。

不懂的时候,是喜欢读这种朗朗上口的句子。再大些,到懂得多了的年纪,对诗里的几个字、几个词、几句话,所表达的意境,都会让人回味无穷。慢慢的对于诗,了解的更多了,虽说不如文学院专门学习的学生,却也跟身边的人相比,有了一点进步。

最初系统的了解诗词,是通过我爸爸的两本旧书。一本《诗歌学通论》,另一本《诗词的基础知识》。这两本书,可以说是启蒙的教材。诗词的产生,历史延续。对不同时代的诗词,有着系统的介绍,还有诗词最基本的格式。什么是平仄、押韵、怮救,什么是古体诗、近体诗。也知道了各个词牌的词谱,知道了律诗的严格的格律。

我开始尝试写诗,也开始阅读各种各样的关于诗词的著作。纯为爱好,不为其他。刚开始,为了押韵,凑出来的句子都不忍直视。最后读得多了,写的多了也能无病呻吟的写出一些句子,让旁人看起来像那么回事。也算满足了一把小小的虚荣。

为此,我详读了《平水韵表》,背一背启蒙的《声律启蒙》,也抄一抄《人间词话》里的名句、批评,也感受了一下《楚辞》、《诗经》里的浪漫与古朴。也去深深体会了一些作者的细腻情感。

有人说,诗词是现代文学的沙漠。受众小、大家读不懂、没有时间慢慢品读,还不如小说读起来有趣味。这种说法,未免片面。

虽说,当下没有八十年代诗歌的辉煌,顾城、海子一类的诗人也像流星一样一去未返。然而,谁的心里不曾给诗词留下一小片空间呢?

诗词,就像一个苍苍白发的老者,不在山端,不在清河。就在喧嚣吵闹的街市,虽不引人注目,却不曾离去。偶尔有人前去攀谈,之后都是沉默。他不争吵,静静的看着尘世的妖娆。也不厌烦,因为诗词就是生活的孩子。他也不在意孤独,哪一个诗人内心里没有一份孤独,一份疯子般的激情呢?

古老的陶罐上 

早有关于我们的传说 

可你还不停地问 

这是否值得 

当然,火会在风中熄灭 

山峰也会在黎明倒塌 

融进殡葬夜色的河 

爱的苦果 

将在成熟时坠落 

此时此地 

只要有落日为我们加冕 

随之而来的一切 

又算得了什么 

--那漫长的夜

也是,对于诗词来说,只要有落日为我们加冕  随之而来的一切 又算得了什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