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不焦虑的年轻人
一时兴起,总想写点什么,距离上一篇文章已经是一个月前了。一月一更几月一写的频率,我现在也算是懒癌晚期了,新的一年让自己勤快起来,改变一点点。
-1-
前不久在帮客户招聘高级工程师的职位,筛选简历的时候发现,很多年轻人在最近几年的工作没有一份超过一年的。不是个例,而是数量惊人的年轻人简历趋向“碎片化”。
这样的简历在猎头手上是通不过的,也反映了年轻人身上的焦虑、浮躁。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凭什么就因为跳槽频繁就把我给pass,而这正体现了很多小朋友遇到困难选择放弃,不愿意做脏活累活,一言不合就辞职。
不仅仅工作方面,生活亦然。我们现在没有耐心好好看一本书,也没有耐心听别人讲话,把时间花在公众号文章、短视频、小游戏上面。
而这所有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焦虑了,急了。
什么事情都想花最快的速度解决,不愿意慢慢的去思考、去做。
然而,你为什么会焦虑呢?
1、没有希望的努力让人焦虑,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越努力越焦虑。
2、身边人的影响,我们被不断地告诉别人家孩子的故事。
-2-
我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有太多没有希望的努力,不相信自己能完成某项任务。
华人神探李昌钰被称为当代的“福尔摩斯”,“现场重建王”,参与的世界瞩目的“幸普森杀妻案”的鉴证工作。他不仅是5年读完美国本科硕士博士的超级学霸,还是77岁高龄仍可以1秒放倒撒贝宁的高手。他的一生只做一件事情,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刚到美国时李昌钰身上只有50块钱,他用自己的成功事例给大家分享了一个理念:有理想,立定一个方向,不是在那里绕圈子停在原地,向一个目标慢慢前进,总会实现理想。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信心,没有那么多不可能,有问题就去解决,没有目标就自己定一个小目标。
因为职业的原因,在知乎上面经常会有人问我工作选择、目标的问题。我做判断通常就是根据你擅长、喜欢、社会认可三个方面来考虑。而三者重合度最大的部分则是最佳平衡点。
上面的图片只是告诉我们选择的原则,而现实的操作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试错。
我认识一个朋友,非常非常努力。在他朋友圈经常会看到周六去参加口才培训了,周日还要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平时还学习了得到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而他给我的感觉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学习的路上。
但是他现在在公司却连一个小部门经理都不是,焦虑式的努力我们很多人都是。看似很努力在学习,却没有一条主线。学到的东西也不能被应用,所以导致学习的越多却越焦虑。只能用看起来努力麻痹自己。
所以,有目的的学习、分清主次,在一个纵向去学习积累很重要。我们需要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而不是不销售。
-3-
从小我们就可能听过无数个别人家孩子的故事,长大了还是会有n个朋友,邻居一个个成功的故事把我们唬住。
我高中的时候参加过跑步比赛,如果一开始隔壁赛道的对手超过你,这时你的节奏被打乱了,急着去赶上,往往会打乱自己的呼吸。这个时候你就别想赢了,多半可能全程都跑不完。
同样,我们也不要因为身边人的情况而打乱了自己的节奏。做好眼前的事,未来一定会有美好的事情发生。
最后分享一张很喜欢的里约奥运会菲尔普斯夺冠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