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写给儿子(二十一)你的名字就是你的全世界

2018-10-21  本文已影响0人  王晨杉
写给儿子(二十一)你的名字就是你的全世界

亲爱的儿子,尝试着这样遐想:如若在秋雨天里,躲进被窝,读读喜欢的文字,然后自由地发一会儿呆,再酣畅地睡上一觉,如此美甚哉!

然而,一切才刚刚苏醒时,儿子你早已把我从美梦中唤醒。你果然起得早哇。自从给你取名“小果然”,便自觉发现,世界无处不有你名字的身影,仿佛在冥冥中你就与它有着某种确确的联系,就像每个孩子来到父母的身边有着修来的缘分一样。

回忆把我拉回到你出生的那年,要办出院手续了,可是你的学名还未定下来,初为人父人母,总想把最好的留给孩子,你的父母好歹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至少也得取个像样的名字吧。况且中国人,对名字的寓意特别看重。思量良久,我们还是给予你名为“詹贺”,小名“小果然”。在之前的信件中我有提到过“小果然”之名的来由,全部心思皆有此出。

人之名,亦不过是一个符号。通过这个符号来识得其人,古人之名很讲究,并且名、字、号皆有别。据说古时“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  一个人出生三个月后,长辈会给他起第一个名字,这就是幼名。到了周代开始,人们在名以外,又另取字。字和名意思有时相近,有时是相关或是相反的。例如晋代的陶渊明,字潜,就是字与名有相同之意,而唐代的韩愈,字为退之,便是相反的了。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还有别号。  别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外国人直呼父母兄长其名,毫不忌讳,可是在中国传统辈分里,是不允许的,记得古代有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写了一首诗,由于诗中一词与其父亲之名相同,于是他就将其改成了父亲的字,以表尊重之意。另外中国文人大多给自己取别号,多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是人生追求的体现。像著名的宋代词人苏轼,他就给自己取别号东坡,所以后人也总唤他苏东坡。

名字是丰富的,现代人有笔名,艺名,有如怪名,雷名者亦不在少数。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之名就还得令人佩服,“自清”典出《楚辞 ·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朱先生选“自清”作为自己的名字,其意是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他同时还取字“佩弦”。“佩弦”出自《韩非子·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为弓弦常紧张,性缓者佩弦以自警。妈妈也更过名,当下之名,喻为“晨光熹微,杉木长青”。

所以,人之名,亦不过是一介符号,无分雅俗,无分贵贱。人之精神品格才是它不坠落岁月深渊永恒光辉的内核。

议起你的小名,这其中的精神内核自是很丰富的。我最喜欢的其一种是来自《庄子·逍遥游》的“适莽苍者,三食而反,腹犹果然。”此处“果然”意为“饱的样子”,人生知得饱足,岂不乐哉?昨晚,问及你小舅2012年他登上泰山之顶时,是否看到大石上康熙刻着的“果然”二字。你小舅应答确有此刻。听说康熙帝未到泰山时,常听人说到泰山之雄伟壮观,非同一般,还曾梦游泰山,对泰山景色非常感慨。后亲临泰山,在山顶放眼一望,眼前景色果然跟自己梦中所见无甚区别,心中暗自称奇,于是欣然挥毫题字: “果然”二字,意为“名不虚传,百闻不如一见,果然如此”不知这个故事是否真实,但是我已被“果然”二字的书写笔法所折服。后人,每览泰山大石“果然”二字,也有自己的理解,又为康熙之名,添了一抹具有故事和深意的色彩。

你之名,有如此联系似乎是很高深的。然,名字亦不过是一名字而已罢了。只是后来的人,心甘情愿地为此加了许多的情趣,它也就不一样了。

平常,我就有这样的情趣,发现你名字的可爱之处。餐饮店的招牌名字“果然好搭”,饭店的广告标语“这个店果然不一般”,“果然”被写成各种艺术字体,于是觉得,“果然”,果然还真是个好名字。

可是我还是以为,一名一世界,你就是你自己的果然,你果然是你自己的,你的名字就是你的全世界,有一颗简单而丰富的心。就像马德的诗里写的那样:

“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柯

而是静默的根系

深藏在地下

不为尘世的一切所蛊惑

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

就像那张明晰准确创意的“果然”的书写图,那一点冒出来的绿,是你身上特有的,而且绿得精神,绿得真实,绿得自然,绿得可爱。

写给儿子(二十一)你的名字就是你的全世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