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昕的小窝

奶爸成长记—026:如何给孩子建立健康的界限

2017-11-24  本文已影响13人  Wi先森

什么是界限

一提到界限,很多家长都会很兴奋:对嘛,就是不能总是迁就孩子,有时候就应该我说了算。

然而这样的想法明显违背了界限本身的含义,我们得先来看看传统的两种育儿模式。

第一种:权威型父母。

这样的父母倾向于为孩子的一切事情负责,他们会为孩子安排好一切,也会订立各种规则来限制孩子,沟通中倾向使用命令。

比如孩子早上起来不愿意上幼儿园。权威型父母会用命令和强制:起来,马上,现在就出门!背后的情绪多是负面的:厌烦,暴躁。这样不但会引起孩子的激烈反抗,还会给孩子带来很不好的感受。

第二种父母:溺爱型父母。

一切听孩子的,然后尽可能牺牲自己。还是上面的例子,这类父母会迁就孩子:噢,今天不想去吗?那你想去做什么?然后想方设法满足孩子。

在处理跟孩子的问题时,溺爱型父母会传达出矛盾的信息。表面上好像顺着孩子,但因为父母本身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本来有计划上班要做的事情),父母还是会在言行中传达出不接纳。

无论是权威型还是溺爱型,父母跟孩子的沟通都不是建立在感受层面上的,因此我们需要第三种相处的方式。

第三种父母:有界限的父母。

界限来自于第三种选择,这类父母是有界限的,注重感受的,是温柔而坚定的。

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先尝试倾听一下孩子,尝试理解背后的原因。然后再跟孩子表达自己的需要,最后用“一起想个办法”的方式来共同解决问题。


建立界限是个渐进的过程

育儿的东西总是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我也总是发现自己很容易陷入到情绪之中,只能在一次又一次与孩子互动中修炼自我。给孩子建立界限更是如此,界限其实代表的并不是一种屏障,而是来自于双方的相互尊重。

有一次,小思在房间里跟我玩丢娃娃的游戏。正玩得很开心的时候,外婆喊我们出去吃饭。小思不肯,说要继续跟Daddy玩,我也觉得无所谓,因为我正欣赏着他丢娃娃的姿势——那看起来像个标准的投篮姿势。

外婆觉得到了吃饭时间了,得把小思哄出去,就开始跑进来进行利诱(外婆是溺爱型的,并且很喜欢利诱小思)。这样子我也感到有点不舒服了,我就跟小思说:“Daddy肚子也饿了,想要去吃饭咯。”

小思马上反对:“不要,Daddy不饿。”

我开始积极倾听:“哦,小思还想跟Daddy玩。”

小思说是的,然后我接着用“我信息”:“好的,Daddy也真的饿了,要不我们一起来想个办法,小思又可以玩,Daddy又能不饿着肚子?”

小思还是反对说:“不要!不要想办法!”

我知道此时应该是自己的感觉不够强烈的问题,因为我本来就不是很饿,硬要跟小思说自己饿那是虚假的表达。不过为了缓解老人家的焦虑,我还是接着直接提出我的建议(第三法):“那我们再来玩10次吧!”

小思说:“不要!要70次!”

我说:“这有点多喔,Daddy不想玩那么久。”

小思说:“Daddy想!要70次!”

这时我觉察到小思有进入到他的那个模式里头了,只要他在这个模式里,无论大人说什么,他只管反着去说,其实是他自己感到不被理解的一种表现。我想到这时必须先顺着他来做,我就说:“好的,那我们马上开始吧,但要玩得非常非常快哦。”

接着我和小思用了最快的节奏丢完了70次,其实最多就35次,因为他接娃娃和丢娃娃时我都在数。完成了这个事情之后,我抱了他一下就出去吃饭了。先满足孩子,接着孩子就懂得尊重我的感受了。


日常生活中建立界限的一些建议

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总结了形成界限的一系列步骤。

01 从吃和睡开始

吃和睡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节奏,如果能够把两者的时间和空间都相对地固定下来,要建立其它界限时也会更轻松。

02 安排与选择

不要什么事情都去征求孩子的意见。父母可以先把节奏给定下来,比如每天放学要去干嘛,几点钟要洗澡,几点钟要开始走睡前的程序(听故事)。这些节奏定下来之后也不是一定要严格执行,当孩子明确表达反对的时候,我们可以即时进行调整,在过程中找出孩子的感受(他为什么反对这个?),然后再相对应地作出调整。

我们现在每周都会对几个关键事件进行反思,分别是:一日三餐,睡觉和起床,放学后的活动。不断地调整,直到孩子和父母都能有一个很舒服的生活节奏。

03 积极正面的话语

记得不要在建立界限时否定孩子的感受,就如前面所说的,我们要用PET的工具(积极倾听,我信息,第三法)去理解孩子。

与孩子的沟通要在同一个频次上面,孩子常常都是在感受层表达,但大人常常是在思维层的,这也是亲自沟通之所以困难的根本原因。

04 一致性和规律

如果可能的话,尽量让孩子能够保持一致的作息和饮食规律,这既是健康的生活节奏,也有利于孩子的界限建设。


参考资料
华德福教育专家芭芭拉(公众号“芭芭拉说”)
武志红得到专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