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余欢水》:自己给自己挖的坑,让人心惊胆战
余欢水前一阵子火了。
记得当时追剧,第一感觉就是“这人怎么这么惨?”
上班迟到、没业绩、被上司讽刺徒弟看不起、被老婆嫌弃小舅子嘲笑、借的钱要不回来……逆袭之前的余欢水,实在太惨了。为什么什么倒霉的事,都能轮到他啊?
直到我重新看了前两集,才发现,原来好多麻烦事,都是他自己“主动”去“惹”的,好多“坑”,都是他自己挖的:
一、 话别说太满,十拿九稳才开口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被老爸“坑”得很惨、在雨里淋成落汤鸡的余晨小朋友。
下雨天,甘虹本来已经下班,可以去接儿子。余欢水怕老婆淋雨,把这个任务抢了下来。本来很温馨的故事,却因为上司不同意请假而弄得一团糟;本来想重塑“好丈夫、好父亲”形象的他,也再一次被老婆劈头盖脸地骂。
这全是运气不好吗?难道余欢水一点错都没有吗?
不。他从未想到上司不同意请假这种情况,更没有考虑过这种情况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在他自己接下来的安排还不能确定时,就给了妻子一个确定的承诺。在他的设想里,一切都理所当然是顺利的,而当现实与预想背道而驰,留给他的只能是手足无措。
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在自己上班已经迟到、领导和自己本来就不对付的情况下,早退的请求不被同意是很正常的。然而,余欢水作为一个资深的职场人竟然从没考虑到这种结果。一开始把话说的太满,最后又做不到,老婆说他“不负责任”实在不是妄评!
同样的错误他可不只犯了这一次。
在不清楚红酒的价值时,余欢水把公司发的礼品吹得天花乱坠,结果却被小舅子一句“78元”打脸;还没要到借来的钱,就先带着甘虹去看车,结果车都看好了要不到债尴尬逃离……如果他能自己先看看酒的价码、等钱到手了再去看车,凡事做到十拿九稳了才给他人承诺,这些糟糕的事本来不必发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1921221/c80df9e4314d185e.png)
别把话说太满,确定的话才说,是成年人应有的责任感。
二、勿贪小便宜,不是自己的不能要
《余欢水》里有一个鲜明的对比让我记忆犹新:余欢水第一次找吕夫蒙要债,吕夫蒙一口答应,并叫余欢水去买个二十万的车,差价他来补。余欢水欢天喜地告诉老婆,甘虹却说,有多少钱就买什么车。后来甘虹也说过,我们不要别人的钱,但自己的十三万一分也不能少。
在天上掉下来的差价七万面前,余欢水被冲昏了头脑,而甘虹则非常冷静。
余欢水贪心那七万元钱,却错过了唯一一次能抓着吕夫蒙还债的机会。如果当时一口拒绝多出的差价,趁还没撕破脸要求吕夫蒙立即还钱,事情就会简单许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11921221/4303b1a8bf640bdd.png)
债没要到,余欢水的这个毛病又惹祸了:看到徒弟拿了月饼红酒,他的贪心又作祟,冒充客户名字领了礼品,最后被上司抓了个现行,还被罚着打扫整个办公室。
贪小便宜的时候,眼前的利益往往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看不到潜在的危机。
不贪小便宜是对自己的保全,贪小便宜终会惹来大祸。
三、不该说的话,吞到肚子里
其实,余欢水本也有机会既拿走酒又不被上司发现的,问题就出在临走前一句“看到的我也会当没看到的”。
梁安妮本来没打算为难余欢水,拿走酒也就算了,但他却偏偏嘴欠。本来放他一马是人情,这句话一开口,就变成是条件交换、是要挟。这样变相的“威胁”,让梁安妮很不舒服。果然,在余欢水顺从地编造两个客户名字之后,就见识到了什么才叫真正的手段。
生活不像是小说,就算你好像掌握了对方的弱点,还是可能被反将一军。
不该说的话,吞到肚子里。你永远也不知道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会引起他人多大的反感,也难以预料这会给你带来多大的麻烦。
四、有问题及早沟通,别逞能
余欢水为了逞能在家人面前撒连环谎的时候,我都替他着急。
明明是个天天上班迟到、被刁难被惩罚的员工,他硬是要在家人面前塑造一个年会中心人物、上台演讲的三好员工形象。当然,我们都能理解他渴望获得认可的内心,但是,当生活出现问题的时候,真别以为什么都可以撒个谎瞒过去。
举个简单的例子。故事的开头余欢水就被老婆“勒令”早上去买牛奶和送儿子。而余欢水好不容易给孩子解释好来不及买牛奶的原因,匆匆忙忙送了儿子,到了公司还是迟到了。表面看来,他的狼狈是因为甘虹太过强势,总是要求他干这干那,但别忽视一点,这一切建立在他从未跟老婆开口讲过“我不行”的基础上。
早上买了牛奶再上班的确赶不及,如果直说,相信甘虹也能看在会被扣掉的200元工资上暂缓牛奶一事。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难处提出来说呢?
这让我想到一个故事。一个清华博导的“好学生”,最后竟然放弃了科研,选择去中学当老师。面对导师和朋友、大众的关心与不解,他写了一篇日志《我为什么逃离科研》回应。其中,放弃科研的第一个理由就是“心累”。
他说,老师布置的任务没有规定deadline,但从小作为好学生的他,尽管自己很累很苦,也尽可能地把任务完成得既快又好。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导师认为他爱做科研,忍不住不停地布置任务。于是,他更累、更苦了,最后实在忍不住逃离了这条道路。
所以,从一开始感到工作量太大的时候就和导师说一声,有何不可呢?毕竟,他自己也承认导师一点也不push,是很能理解学生的人啊。
你从来不喊苦不喊累,结果就是别人以为你颇能胜任,于是顺理成章地“能者多劳”。
努力逞强的余欢水,埋头苦干不吭一声的研究生,像极了我们自己。在太多的情况下我们选择闭口不言,是因为害怕失去——失去爱人、失去朋友、失去他人对自己的好印象……但谎言总有被拆穿的一天,自己身上绷紧的弦也总有断掉的一天。那些你所珍视的,在积攒了足够的失望以后,便会离开。
所以,别逞能了,有问题及早沟通,才不会把小事化大。
余欢水给自己挖的“坑”,细想起来,我们也多多少少给自己挖过。在生活的坑坑洼洼中一次次跌倒爬起后,我们也要总结经验,学会绕过这些“坑”,这样,前路也将更加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