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选择》4步创造性解决冲突

2018-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ff8701c88ad3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史蒂芬·柯维博士临终力作《第三选择》将《高效能人士7个习惯》中的精华总结成一个习惯:第3选择.

在《高效能7个习惯》最重要的是观点是:把精力用在影响圈,而不是关注圈.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作为一个人,永远拥有选择的权利.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我看到自己:建立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不盲目追求公平、面子,因为自己的尊严感来自自己的内心.

2:我看到你:把他人视为“人”,而不是“标签”,放下对方的标签,了解对方的独立人格.

3:我找到你:直面冲突,用同理心倾听,化解对方的情绪.

4:我和你协同:我邀请你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询问—界定—创造—达成”四步创造协同.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在一个充满着人情文化的社会中,很多人失去的是对自我的思考,陷入到面子、公平等其他途径来获取自己的尊严感,而实际上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源自“以终为始”的使命到目标的体系,我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我知道怎么做,只有对自己人生的意义和目标非常清晰,才能放下公平和面子。

过去的2017年做过的几件事情里,是源自两个思维误区,一个是把精力放到到关注圈,老是我想怎么做,反而没有为自己的影响圈积累自己的能力,而等资源真正来到的那一刻,其实还是由你的能力决定的,所以放弃自己办法影响的关注圈,专注自己可以影响的影响圈,这样就没有所谓的公平、面子、骄傲了。

由于经验使然,我们经常会把别人标签化,其实这个也是对他人的公平,所以我们看到的其实是自己想看到的,不是真正的对方,这种情绪性的判断习惯是非理性的。

有时侯过度的坚持自己的意见,很多时候并不是源自方法本身、而是源自我是提出方法的这个人,其实这也是某种意义上失去自我的表现

A3:以后我怎么应用

1:控制自己的情绪,永远要把自己为什么这样做保持在第一位,不要陷入人际交往的误区,每个人最重要的是自己理解自己,不把自己的情绪控制权交到人家手里

2:梳理一下自己的人生目标体系,把它编织完整。

3:永远不要轻易的对人下判读、贴标签、做评价,尤其是在信息不足量的时候,一定要尽最大可能地保持客观

4:培养自己的耐心,真诚的站在对方角度倾听

5:永远不要放弃追求你好我也好双赢思维的可能,你好我不好,明确拒绝,我好你不好,坚决不参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