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传习录》21-渐修是顿悟的基础,顿悟是渐修的升华
文/罗文念
来书云:“但恐立说太高,用功太捷,后生师传,影响谬误,未免坠于佛氏明心见性、定慧顿悟之机,无怪闻者见疑。”
区区格、致、诚、正之说,是就学者本心日用事为间,体究践履,实地用功,是多少次第、多少积累在!正与空虚顿悟之说相反。闻者本无求为圣人之志,又未尝讲究其详,遂以见疑,亦无足怪。若吾子之高明,自当一语之下便了然矣,乃亦谓“立说太高,用功太捷”,何邪?
------《传习录》
我读《传习录》21-渐修是顿悟的基础,顿悟是渐修的升华王阳明先生在教导学生的时候,对于根器比较好的学生,往往采用直接了当的方式为其开示心体。这与禅宗的手段如出一辙,但王阳明先生似乎又否定了这种顿悟成圣的说法。
有的人一经王阳明先生王的点拨, 只几句话就立刻契入了无善无恶的心体,这实际上就是一种顿悟的表现。王阳明先生悟道之前有很用功的学过道家和佛家,他之所以悟道,或许就是因为有深厚的佛道功夫做基础。
我读《传习录》21-渐修是顿悟的基础,顿悟是渐修的升华事实上,道只有一个,而教则可以无穷无尽,无论修学什么法门,悟道后所证到的境界都是一样的。王阳明先生经常刻意的跟佛道划清界限,是因为他有儒家的立场,而且已经在儒家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语言表达模式,如果跟其它流派的语言表达模式相混淆,则不利于心学的传播和教化。
顿悟是一瞬间的事,几乎没有过程,就像在一间黑屋子里突然打开灯光,灯光一瞬间就照亮了整个屋子。不会存在说先照亮这里,然后再照亮那里的可能。但在灯亮之前是有跟多工作需要做的,比如安装灯泡,接通电路等,虽然接电路和装灯泡不等于灯光破除黑暗,但如果没有接电路和装灯泡的过程,破除黑暗的事情可能永远也不会发生。
渐修就像接电路和装灯泡,是一个不能省略的过程。无论练那一种功,修哪一种法,它们都与大道毫不相干,但认真的做这些事情可以为悟道创造某种条件或契机。神秀和慧能的故事家喻户晓,神秀说偈: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则说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神秀的偈子还在回家的路上,是渐修;慧能的偈子已经在家里,是顿悟。未开悟的人,就像在外流浪已久的孩子,想要回家,必然要走很多的路,即使已在家门口,也要懂得转身,进得门去,才算真正的回了家。
我读《传习录》21-渐修是顿悟的基础,顿悟是渐修的升华有人可能会说,慧能不识字,也没有学过什么法门,不也悟道了吗?慧能也许不识字,但他的慧根很好,可以自然的进入某种修行的境界,这就是一种渐修。凭感觉来看,慧能也许还学过某种内修的武功,而且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想想看,他一个打材的樵夫,个头又小,一个人在野兽经常出没的山上来来去去,难道那些虎豹豺狼都是吃素的?我们读《六祖坛经》,要多留意有些细节,里面有很多玄机,不要随便就读过去了。
我读《传习录》21-渐修是顿悟的基础,顿悟是渐修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