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公司的商业策略咨询课题
这是我们MGO 403(企业战略管理课)的一个作业,要求是选择一家公司的一方面进行分析并作为咨询公司给出建议,这次我选择了一加科技公司。
这篇文章就是由我所做的PPT和写的时候还未动笔的论文而来的,其目的呢一方面是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一加这个公司的看法,另一方面大家也可以给我的研究提供意见和建议。
2013年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虽然苹果与三星是看上去不可战胜的巨头,但此时市场依旧是碎片化程度较高(如下图),同时市场的增长很被看好,这意味着激烈的竞争与巨大的机会。
此时,小米作为互联网手机的先锋使得专注线下渠道的“传统”手机巨头大感压力,许多手机厂商纷纷推出了他们的线上品牌。
其中,成立于2013年冬天的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英文OnePlus,简称一加,就是这批互联网手机品牌婴儿潮的一员。
一加在2014年初推出了他们的第一代产品::一加一。
得益于4G网络支持的提前加入、各种让目标客群兴奋的性能指数以及远低于同行的品牌溢价,还有成功的邀请制与砸苹果手机免费换机的市场营销手段,一加的第一部手机在那一年售出了超过一百万部,对于一个初创的公司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成功。
但是在其后,一加再也没有提过年销量。
在2013年,一加占全球的市场份额看上去微不足道,到了2017,手机厂商换了很多,一加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但在市场份额上依旧不起眼。
一加最为人津津乐道也是最大的软肋就是,小众的一加依旧小众。
问题出在了第二年。
一加的第二年很是蹉跎,由于第一年的巨大成功,一加的信心迅速膨胀起来,一方面不满于做一个线上极客的小众品牌,在全国开了45家门店来招呼线下的用户。
另一方面,一加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忽视了用户对NFC、大电池的需求,低估了晓龙810的上手难度,使得一加2遭遇大面积差评。而随后发布的一加X由于技术与成本的考量,没有加上指纹解锁,并且续航能力令人诟病,同样是野心大于能力而造成了失败。
与此同时,一加居然丧心病狂地在国内外同时维护两套系统,一套面向国内高度定制化的氢系统(HydrogenOS),一套趋于原生的氧系统(OxygenOS),但毕竟是一加小公司,如此行事肯定力不从心,很多人也戏称氢氧两套系统合起来就是“水”货(H2O)。
如果一加是其他小众的初创公司,经过这一年的滑铁卢,东山再起的可能性很低。但一加背靠着OPPO,这个在国内国产手机销量最高的手机厂商,一加不得不说重新思量商业策略。
尽管一加的创始人刘作虎宣称一加具有高度的(完全的?)独立性,但毕竟一加由OPPO百分百控股,更主要的是,一加与OPPO共享生产线,一加的很多高层都是原来OPPO的,这不得不让一加重新审视与OPPO的关系。
是孪生兄弟,还是竞争对手?
这两点都在一加3上有着充分的体现。
一方面,虽然一加的硬件有着不同程度上的加强,比如内存、CPU和存储空间,但一加3与OPPO R11在外形上有着高度甚至几乎一致的重合;
但另一方面,一加获得了OPPO应以为傲的DASH闪充授权,这个在国内早已家喻户晓的“黑科技”却是在国外市场是第一次亮相。虽然国外早有高通快充,但OPPO的DASH之成熟以及快速却是比竞争对手快了一大步。
OPPO负责线下实体的硬件底蕴,一加负责线上故事的貌美如花,这个路子似乎走得不错呢。
于是一加3卖得不错。
但是一个手机推出的热度大概只有三个月,新的技术、工艺不断地涌进市场,很多公司开始了机海战术,比如三星上半年发布Galaxy系列,下半年发布Note系列。
这大概也就是T系列的由来。
像苹果(曾经的)S系列一样,为了更好地迎合最新科技,一加在发布一加3的五个月后发布了一加3T,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时间到了2017年,一加再一次在6月份发布了一加5,带来了全新的机身,众望所归的双摄,这次长得更像苹果,也更像OPPO了。尽管很多人对此非常不满,但一加已然不是当时特立独行地走硅谷极客范的一加了。
更大众化的机身获得了更低的开模成本,回归原生范的系统也让开发压力骤减,虽然很多评测都说今年的一加5很无聊,但销量却证明了一加从一个小众产品到更偏向大众消费的转型。
这个月,一加5T来临。
全面屏与人脸解锁,T系列跟上了今年的技术潮流。
但与此同时,一加还缺少这些:防水,人工智能,增强现实,机器学习,无线充电,双光学防抖等。
为什么最新的一加5仍看不到这些功能?
我认为一方面这些功能还没有成长到消费者渴望的程度,另一方面仍在处于技术爬坡当中,研发成本之高昂是一加无法承受的。
所幸现在的技术其实各家提供商、厂商都有高度的合作,一加的商业策略不是做技术的弄潮儿,而是紧跟在苹果、三星等科技巨头之后,怎么样将人们想要的、需要的技术与工艺率先打包好,这就考验一加高层的决断能力了。
最后,感谢氢设计在稻壳儿免费提供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