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教学》简友广场想法

第二章 “1+1”教研管理模式 第二节 “1+1”教研组织形式(

2023-02-24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子止一

       2. 年级学科教研

      (1)教研时间安排:分高低段或者年级研修课至少1次/周,研讨具体活动指导策略及教学目标落实问题,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

      (2)教研具体内容

       ① 依据学科“四个维度48项目标”制定本年级、分上下学期统一的具体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维方式目标、情感目标)、统一的重难点。

       ② 就一些具体的学习技能要点、知识点、重难点的突破及强化巩固,依据其教学内容、材料的特点,确定、选择相应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并拟定一个具体的、方向性的组织模式和相关建议及注意事项。

       ③ 依据具体教学目标按单元、课时统一编写至少一至三套相应的教案、课件设计、导学案练习册、检测试卷及习题库。并在教案中就每一项的具体要求、方法、策略及意图做详细说明,方便其他教师学习、备课、借鉴及使用。同时,也便于在使用中进行改进及完善。

      (3)年级教研中应把握的注意事项

       A.低年级段教研

       低年级段教研的教学注意事项应把握“低、小、多、快、保”:

       ① “低”即“起点低”: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

       ② “小”即“步子小”: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教学的步子要小。按照解构主义的指导思想,把教学内容按从易到难、由简入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适合学生的层次,然后逐层推进。把学习难度降到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学生层层有进步,处处有成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学习,从而不断地激发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自信心。

       ③ “多”即“活动多”:根据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短、记忆容量小、好动的特点,教师应将教学内容分解成多个小环节,应多组织活动,将教师讲解、学生个人自主学习、教学单元组活动交替进行,调节学生注意力形式,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发展。

       ④ “快”即“反馈快”:采用多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学生个人自主学习、教学单元组活动为教师创造对学生进行及时监控、反馈、指导的机会。快速的反馈、指导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及时调节、矫正,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的发展。

      (借鉴、参考周宏 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通识培训书系.第五辑.教育新理念4 成功教育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

       ⑤ “保”即“保护”:一是保护好奇心。低年级学生刚入学,对学校里发生的事都会比较好奇,怀有浓浓的好奇心。对某事物产生好奇心就会对它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探究意识的源泉。二是保护自尊心。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孩子虽小,也不例外。每个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元认知水平、先天素质等的差异,决定了孩子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掌握能力的层次、快慢的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有困难的学生需要注意多关注、多帮助、多指导。三是保护表现欲。小孩子普遍都有较强的表现欲。他们运用表现欲来获取别人的注意,运用表现欲来展示自己的聪明、能力,运用表现欲来获得他人的认同,运用表现欲来验证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保护学生的表现欲就是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

       B.高年级段教研

       高年级段教研的教学注意事项应把握“诱、导、讨、思、表”:

       ① “诱”即“诱导”: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攻克问题、战胜困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树立学习自信心。

      ② “导”即“指导”:教师要依据教学总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适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指导、矫正。逐渐培养学生的自我反馈、自我评价、自我矫正、自定计划和目标的能力和意识,为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和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 “讨”即“讨论”: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单元组、全班讨论、主题活动课程,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组织学生就热点问题开展积极的讨论。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积极地运用各种知识进行思考、信息交流,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求知欲、创造性思维。

      ④ “思”即“思维”:即思维方式。“1+1”教育教学理念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要通过教学设计,以知识作载体,以教学活动为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教会学生学会思考的重要性。

      ⑤ “表”即“表达”:即语言表达能力。要做到说话、写作的语言要合乎语法规则、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观点鲜明。说话、写作都是在以不同方式、不同层次、不同视角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洞察力。在教学中积极设计适合的教学情境,通过体验性的、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感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在情感体验、感悟事理中有感而发、有话欲言、有话能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