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926)探访“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没想到“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竟落户在老家保定,昨天下午我专程前去探访,正赶上有领导参观,于是蹭了一波免费的精彩介绍,收获颇丰。
1902年,保定高阳人李石曾前往法国学习生物,专攻大豆研究,他于1909年创办“巴黎中国豆腐工厂”,并从家乡招募了许多工人。为了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和工作技能,李石曾开设了一所夜校,工人们白天做工,晚上学习中文、法语及相关科学知识,取得显著成效。于是,李石曾与蔡元培等人发起成立了“留法俭学会”,宗旨为“勤于工作,俭于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这就是“勤工俭学”一词的由来。
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法国由于大量青年死于战火,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便计划从中国和东南亚引进劳动力。蔡元培和李石曾获悉后,积极斡旋,为国内的知识青年出国勤工俭学争取到众多名额,且在全国各地开设出国前的培训学校,如1917年李石曾在保定育德中学设立的高等工艺预备班,以师资力量强、设备精良最为有名,由此培训出的留法学员最多。
1919和1920两年间,共有20批1800余人前往法国,他们最小的只有12岁,年龄最大的是蔡和森的母亲葛健豪,时年54岁。除了四川和河北是出国人员的大户外,湖南省也名列前茅,这与毛泽东的努力分不开。毛泽东大力支持有志青年出国留学,且多方筹措资金予以支持,1918年,他亲送30名湖南籍学员到保定。“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便是当时参加学习的贺培真所写的日记本,其中详细记录了毛主席的此次行程。
近两千人的留法大军遍布法国各地,他们的归宿大不相同,有100多人因工伤、疾病或意外而客死他乡,也有很多进步青年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比如周恩来、赵世炎、蔡和森、李维汉、王若飞、李立三、向警予、陈毅、陈延年、陈乔年、聂荣臻、邓小平、李富春等,还涌现出众多科技人才,他们回国后在各行各业大展身手,为国家兴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四川江津的江克明,他后来更名为江泽民,与曾任中共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名,而且他们还在同一个单位工作过,同事们亲切以“大江”和“小江”加以区分。1982年,“大江”提议,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文物资料展览”长期在保定办下去,得到文化部和河北省的一致赞同,最终举办地选在保定育德中学旧址,“小江”还为其题写了馆名。
大概,昨天前来参观的领导比较重要,“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的馆长亲自陪同讲解,我也因此得以了解了许多“内幕”。走出展馆,我为这一特殊群体深感敬佩,他们在异国他乡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也淬炼出顽强的革命意志,成为中国革命的一只火炬,照亮了共产党人奔赴胜利的道路。我为这一特殊纪念馆暗竖大拇指,更为故乡保定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做出的卓越贡献倍感自豪。
20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