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的十四条管理原则 - 很难理解,从不过时
爱德华兹·戴明(W.Edwards.Deming)博士是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他因对世界质量管理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而享誉全球,以戴明命名的《戴明品质奖》,至今仍是日本品质管理的最高荣誉。
image.png可以说战后日本的精工产业在管理方面的精髓,大部分都来自于戴明所提供的品质管理方法,戴明的品质管理已经不是管理中的一个分支,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管理哲学,这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其理论知识中的相关方法论,本文仅分享戴明提供的十四条管理原则,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诠释,希望能对我们的管理人员有所启发。
一、持之以恒地改进产品和服务
最高管理层必须从短期目标的迷途中归返,转回到长远建设的正确方向,也就是把改进产品和服务作为恒久的目标,坚持经营,这需要在所有领域加以改革和创新。
为什么这么说呢?基于两点:
1.顾客只购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2.公司要利润,更要美化人们的生活,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
以上很容被理解为一种对外宣传的口号,而不是脚踏实地的真干,一个人或者一家企业很难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法做到表里如一和言行一致,因为在某一些人看来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如此,但其实越是底层的人才越是如此。这不是歧视,在真实的世界中,一个卖菜的商贩可能会经常面临短斤少两,他会认为所有人都是如此;但一个卖黄金的商家,是绝不允许有这种事情发生的,他甚至很难想象他的周围还会有这种事情。
二、采用新的观念
必须绝对不容忍粗劣的产品原料,不良的操作,有瑕疵的产品和松散的服务。
1.要采用能应对竞争的新观念;
当缺乏新观念的时候,企业往往会陷入旧有的竞争格局之中,从而束缚其发展,因此新观念是如此重要,但往往难以实际采用,其原因是旧有的习惯或企业文化使然。
2.不要低估改变思想观念的困难性。
改变需要从思想观念出发,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会有旧有的传统,特别是价值观和思维层面,因此改善需要做长期打算,需要持续地开展。
三、停止依靠大规模检查去获得质量保障
靠检查去提高质量,太晚了,无效而且昂贵。质量不是来自检查,而是来自工作源头,因此需要改进系统过程。
检查、扔弃、降级、返工不是改进系统过程的正确方法,当质量不到位时,检查总比不检查好,而检查也只可能是唯一可用的方法,但损失已造成,有的无法弥补,有的可以返工但仍会增加开支。
此论点下我们需要理解以下三个问题:
1.检查是一个非常有限的工具
因为检查不但是出于不信任,而且也是事后检查,缺乏从一开始就能够激励团队的原动力,也没有在过程管理中予以不断优化,因此检查工作的效能十分有限。
2.奖励检查人员多发现缺陷十分有害
检查人员如果以发现缺陷为荣,并由此而得到奖励,那么对于操作岗位的员工看来,就可能出现“鸡蛋里挑骨头”,以及“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受,检查人员必须要精通业务,并与操作人员共同改进工作流程和系统,如此才能形成领导力而非强势权威。
3.检查要统一标准,责任要明确到个人
之所以强调统一标准,是因为如此的检查才是公正客观的,且是事先申明的,责任到人的的原因是避免已知工作的遗漏,工作重叠是浪费成本,但工作遗漏就可能造成次品甚至事故,这需要高度重视。
四、结束只以低价格为基础的采购习惯
没有质量的低价格是没有意义的,低质量会导致产品品质下降,所以最后整体成本开支上升是不可避免的结果。禁止以低价格为基础的采购习惯,事实上,可以减少整体成本开支。
1.没有质量的低价格采购代价极高
显而易见的是由于采购低价的材料将会导致次品,返工和不断的售后维护,这将会带来更多的成本甚至是长期成本。
2.用单一供应商提供单一的原料供应或服务
单一供应商的质量及核心竞争力相对具有较大的优势,而多源供应商产品的多、零、散、乱决定了供应商所要面对的采购商的复杂性,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但往往单一长期合作的供应商,会与采购商共同成长,因为持续改善会促进双方共同进步。
类似观点也可以应用到企业人力资源方面,较大的人员流动性,将很难获得可持续进步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优秀的工人和服务人员并不是很容易获得,相对稳定才能持续进步。
五、持之以恒地改进生产和服务系统
在每一个生产服务活动中,必须降低浪费和提高质量,无论是采购、运输、工程、方法、维修、销售、分销、会计、人事、顾客服务及生产制造,唯有持续改进质量和生产能力,才可持续减少成本开支。
这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只想改进结果,而不改进系统是在骗自己
以结果论英雄是不妥的,因为很少有工作是仅靠一个人完成,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团队协作,而团队协作依赖工作系统,为此改进系统才能改善结果。
2.统计过程控制学是系统管理和改进的钥匙
改进必须依赖事实,而事实则必须经由统计分析才能找出问题,因此系统管理的核心是工作过程的记录和统计,舍此无他。
3.控制图是强大的系统管理和改进工具
控制图所控制的不是人,而是系统,任何业务单元都需要建立控制图,以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相互配合协同的机制。
六、建立现代的岗位培训方法
实行岗位职能培训,是为了确认每个人有技能和知识去做好目前的工作。培训必须是有计划的,且必须是建立于可接受的工作标准上,必须使用统计方法来衡量培训工作是否奏效。
1.培训不是在制造额外开支
培训将会提工作人员的认知和工作水平,因此将能高质量和效率,所以这并不是一个额外开支,而是一种投资,对人和工作系统的投资。
2.培训需要跟进并统计培训后的效果
培训的效果需要进行评估,而评估的办法是对工作进行持续的统计分析。
七、建立领导力企业管理
管理者的工作不是监督,而是用领导力来带领团队进步,管理的目标是帮助人、机器和设备做更好的工作。
1.监管将毫无效果,改进才是领导者的责任
通过管控让一个人不要在工作中出错,和帮助一个人不断地将工作做得更好,这二者有天壤之别!但是一般人根本无法理解,因为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领导方式,请看本文第二条、第二点:不要低估改变思想观念的困难性。。。
绝大多数企业失败的主因,是企业家缺乏领导力,因为他们要么将领导力理解为监管,要么将领导力理解为激励,从来不会将领导力理解为帮助团队持续改善,或者也许他们知道这个道理,但还是不明白具体怎么做。
2.团队精神是一个关键变量
团队精神已经被普遍误解为异口同声的口号,或者服从命令的代名词,但团队精神的内涵实际上是一种默契合作的关系,即互相帮助,协作共赢的关系,团队成员一旦焕发出这种关系,将会给整个企业带来极大活力。
八、排除恐惧,使每一个员工都可以为公司有效的工作。
恐惧感越强,员工的工作效果就越差,极度的恐惧感会对公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我们应该对付的是问题而不是人员,指责不会改变过去,如果有什么事出现错误,调查能够预防这个问出现的环境比批评某个责任人,更有现实意义。
1.恐惧引发低效和谎言
惩戒而非帮助一旦成为企业的主流文化,那么报喜不报忧也会同时成为一种流行,在低效与谎言的氛围中,要想干一两件事情,将是何其艰难。
2.恐惧会使公司付出沉重代价
这并非危言耸听,优秀的人会因为恐惧而离开,而留下来的人则会在恐惧的阴影下首先保护自己。创新将成为一种奢望,人们避免因错误而被惩戒都来不及,还有什么动力去持续改善呢?
九、打破部门之间的藩篱
部门间要用合作代替竞争,研究、设计、销售、生产部门的人员必须像一个团队一样去工作,去预测生产服务中的问题,尽早发现解决问题,共同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1.部门间永远有难解的障碍
2.结束部门效益最大化并加强部门间交流
3.用项目或复合管理代替传统职能管理
这很难做到,特别是对于一个业务较多且部门设置较多的企业,最好的策略是针对项目组建较小的团队,并授权他们去完成任务,而不是进行过多的垂直管控。
十、取消对员工的标语、口号和告诫
过渡的标语、告诫会产生压力、挫折感、怨气、恐惧、不信任和谎言,这种运动最终会成为一个恶作剧式的玩笑。
标语、口号常常不能对员工提供任何帮助或没关系
标语、口号常常传达不信任、恐惧或无法实现的目标
将标语、口号换成《操作规程》或《工作指引》,这更容易让员工理解和执行。“运动”这个词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含义,正如这种含义在人们心中的心领神会,历史上的运动,除了引人注目以外,其结果往往是更多的自我伤害。
十一、取消定额管理和目标管理,用领导力来代替。
这个原则与一般的管理常识相反,所以几乎不会被大多数企业所认可,这也正是这些企业无法得以长足发展的一个原因。
1.销售定额(销售任务)违反客观规律
3.生产定额(生产产量)是不断改进的巨大障碍
4.改变对待人的方式态度,用信任代替控制
5.公司规章制度要针对95%可信任的员工
关于第1点和第2点,你会很容易的发现,仅仅只用任务来对销售团队施加压力,不会提高销售量;但如果能通过具体的方法帮助团队开展工作,则有可能提升业绩。但情况往往是团队做了后面的工作,而管理者认为是前者的功劳,于是继续提高任务并施加压力,这会让团队觉得工作没有被认可,如果再加上经济收入的减少,那么军心动摇乃至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关于第3点和第4点,需要从认知层面来修正管理者过往的价值观,如果认为员工是不可信任的,是需要严格监管的,那么你就不要再指望什么创新,改善和进步这类事情了。如果你无法理解这个道理,那么大概率是你受到的教育不够,经历的失败也不够。
十二、消除打击员工工作情感的考评
管理人员的责任必须从单纯的数字目标转化到质量,这意味着要废除年度个人目标或排名、绩效考核和目标管理。
1.年度排名/评分绩效考核损人不利于公司发展
2.目标绩效奖励使员工丧失内在工作动力
3.目标绩效考核管理是在努力摧毁自己
上述理论与管理常识相反,同样需要去改变我们的认知才能有所领悟,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固化的经验以及少的可怜的阅读量,让我们很难去观察和理解这个在我们身边每天发生,并显而易见的事情。
绩效考核通常是结果判断,而忽略了过程改善,排名总会有平均线和最后一名;关注持续的过程改善,比关注某一次的结果更重要,关注进步比关注名次更重要,这些道理显而易见,但往往被视而不见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安全感,管理者通过绩效考核、打分和排名等措施,能够建立自己的权威,同时也会感受到对员工的管控,这种感受会让他觉得安全,貌似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但实际上这就是在吃毒品,当下的感觉很好,最终会自食恶果。
十三、鼓励学习和自我提高,为了明天,实行强劲的学习和自我提高教育计划。
1.最大的改进来自系统内工作人员的头脑
2.学习是员工和公司明日生存的保障
建立学习型组织,这貌似每个企业的梦想,但实际上大部分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极其有限,忽略了人的因素,将障碍一家企业的长期发展。
十四、采取行动实现转变,让公司的每一个人去工作、去实现转变,转变是每一个人的工作。
实现转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高管理层在实现转变中扮演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他们比任何人更有影响力,他们的决定影响每一个人;而最大的阻力往往来自中层管理人员,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