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持咒(Japa 念诵)?
持咒是在头脑中背诵,或更贴切的说,是记忆咒语,透过持咒来逐渐唤醒心念场的能量共鸣。静坐的练习实际上是从咒语传递(mantra diksha)开始的,也就是接受特定的一脉相传的传承之合格教师或导师给予个人咒语的启引。其他的都只是预备而已。
持咒的练习方式有很多种,有的人每天持咒,大声背诵咒语。唱诵(Kirtan)也是一种持咒的形式。光只有咒语是不足的,从初学者到高阶步骤都有咒语的练习,所有的步骤皆是持咒的阶段。持咒的最高形态是精神持咒,精神持咒时一个人是沉浸在心念的静默里。
1、心念持咒第一阶段
在一个人已经熟练以下练习:
坐下,调整好正确的姿势,放松身体,以横膈膜呼吸法呼吸,已花了必要的时间进行鼻孔交替呼吸法,已进入感受呼吸流动的状态。呼吸流动可透过肚脐到鼻孔的呼吸路径来感受。或可只在鼻孔中感受,就像在感受通用咒语So Ham 的文字。感受呼吸的流动,不急促抽搐,不中断,平稳顺畅地流动,静默地流动,呼吸间不暂停。消除呼吸间地暂停是整个过程中最困难地部分,因为这些暂停的片刻就是外在所有思想进入心念的入口。所以呼气,接着马上吸气,平稳而缓慢。
对咒语的体验伴随着对呼吸的感受。让咒语流动,让每个字随着呼吸的觉知依序浮现。你的心念中读诵着咒语,但是同时在鼻孔中感受呼吸的接触与流动。
2、心念持咒第二阶段
接着,咒语仅以口语化额思想来体验。在喜马拉雅传承中,持咒的概念首先要忘掉咒语是文字,接着将文字转化成震动。
首先学会封住嘴唇,接着持咒时不动舌头,最后不让咒语在其他发生器官,如咽喉里产生。这些是消除的步骤。
当你失去放松的状态受其他思绪干扰时,咒语会进入到这些发声器官中。当这样的情形发生时,让口语化的思考以对心念最简单而自然的速度和频率发生。此时你不在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如果在启引前就已接受过良好的呼吸训练,那么你仍然会是以横隔膜呼吸,平稳不急促也不中断。如果不是这样,你的呼吸训练尚未完成,必须继续努力练习。你偶尔仍然去观察呼吸的流动,因为呼吸的流动会指引你是否在专注的状态。
持咒细微的变化产生在当你停止诵咒时,经咒不是你的思考,也不是你的作为。咒语是(manasoretaha)是上师的知识根植在你的脑海中。借着咒语你与传承的血脉相连,传承体系便会照护。所以在第一阶段的活跃的口语思考让咒语浮现后,接着便只观察咒语的存在,自在即可。所以要让咒语产生而你只要观察其存在即可。觉知咒语的存在本身便成了真正的持咒。
3、咒语深层化
要深层化咒语,请先了解什么是心念。目前你对心念这个词的联想只是粗略而活跃思考的器官。但心念不只是只有一个层面。心念有许多层,以不同频率震动着,因此被称作心念的力场中最深层的部分就变得更加细微。
一般的印象认为心念是思考表达(口语)思绪之处,但是这样的印象甚至还不到心念的浅层表面,仅能说是如同几波海浪拍击着沙滩一般。对于一个在沙滩上玩耍的孩子而言,拍击着沙滩的海浪就是他所知道的海洋。同样的,我们对心念这个大海的认知仅限于表达(口语)思绪所发出的潮浪杂音。但是海洋深层要比这样的认知大多了。在心念海洋的深层,震动频率逐渐变得越来越高。无论你放入此层的是思考或是文字,都将与此层的心念同频共振。当你潜入心念更深更高层,咒语自动地成为高频率。持续观察自己所在地层面,并突破这个层面进入更深层次。
无论在静坐地哪个阶段,对自己所在状态地观察是一个有力地秘诀;去觉知心念所在层面,所在阶段。现在你是清醒的;但是你并未觉知“我是清醒的”。当你在做梦时并未觉知你在做梦;当睡着时你并未觉知正在睡觉。透过觉知,这些状态便成为进入神圣意识(devine consciousness)的步骤。我们应该在此切磋琢磨:持诵咒语,记忆咒语,聆听咒语。在这几个阶段,思考与影像似乎伴随咒语。在仔细观察心念后,我发现了两个明显的现象:
①、第一个现象是咒语与其他的思考似乎是同时出现的,但实际上他们交错出现,咒语;我的航班;咒语;听邻居除草机的声音;咒语;这边杂音实在太多了。但因为心念移动的速度太快,我们不知道这些交错断续出现的。解决之道在将关闭呼吸间的间隔,并决意拉近每次诵咒的间隔:咒语,咒语,咒语,咒语,你甚至可以决心在下一分钟内除咒语外将不会有其他思考。
②咒语的确会和其他思绪同时并行。思考是在心念的一个层面进行,而咒语则是在另一个层面脉动。在表面层,浪拍击沙滩产生的声音,但在十尺以下则是寂静无声。你必须把你的注意力从表面层次转移到这个较深层次。当你运用观察的原则观察到较深的层面时,表面的波浪并不会平息,只是你将逐渐地不会去在意。
在任何新阶段都会遇到从未见过地干扰。当思绪停歇,影像便产生。如果你克服了这个阶段,那么其他地情绪和感情便接着产生。有些人会开始哭,有些人会笑,有些人感到愤怒,有些人则变得恐惧,有的人则产生性欲。这些情绪产生时,你需要寻找启引师的劝告,因为你正处在容易走入错误方向的阶段。
4、心念持咒第四阶段
静坐冥想的第四个阶段——如果你能够做到的化——或许是头脑五秒的绝对静止。大多数人连1秒的绝对静止都无法做到。当进入到静寂之室,心念便有如水晶湖一般,无丝毫涟漪。接着从那静默的片刻,再度出现一丝涟漪,咒语的涟漪由此升起。保持在这个高频率,让咒语仅仅是文字,然后不再是文字,而仅是振动。之后你不再需要花长时间去持诵长篇经咒——持咒成了细微而精细的艺术。
有人或许会想:“啊,我已得到了最终的平静。”但这种静默状态并不是最终的沉寂。这种静默状态仅是(思绪的)波浪停止拍打(心念的)海滩。然而业力(samskaras)的暗潮依然活跃。当这种静默开始发生时,从我们存在深处的经验便随之升起。有的人可能会看到光,但不是所有的光都是灵性的光。有的可能是生命能的光,也可能是肉体的热能转换成经验而产生的光。有可能仅仅是更微不足道的光。
5、意识中心
启引师可能会引导被启引者以身体的五个中心去记诵如下
上升(呼气)【Na 会阴部, Mah 肚脐, Shi 心, Va 喉, Ya 眉心】
下降(吸气)【Na眉心, Mah喉, Shi 心, Va肚脐, Ya会阴部】
当启引者的意识已准备好时,或许可以接受灵能(Kundalini,又称拙火能量)的方式。现今有很多人谈论灵能的概念,但如果没有咒语与在专注方面合宜的引导,甚至可能对一个人造成身体与精神上的伤害,因为灵能是咒语以声音的形态来帮助调节能量的流动。
6、学着去聆听内在的咒语
在聆听中沉浸其内。在瑜伽额传承中,咒语被称为是种子(bjia),一颗种子被植于心念中华,也就是上师心念额一小部分被植入弟子心念中。因此咒语自有其运作的方式。
7、逐步净化
咒语是为了穿透业力的面纱与帷幔,对抗当下的业力,和避免产生新的不想要的业力。
业力是存储在无意识心念中过去所有行为的印记。我们必须要穿透过业力的帷幔,透过五层Koshas或称 肉体层,生命能,心念,知识和喜悦,透过三层肉身:粗身、细微身、因果体;进入到最深层次的buddhi菩提 (纯真的觉醒,或称为统觉),到咒语无法到达之处,咒语便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