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rt of Loving-爱,是人类生存问题的答案
这里,得先吐槽一句这本书的中文译本,将 love 简单的翻译为 “爱情”,容易让人片面的想到男女之间的爱情,很明显的本书作者在讨论爱的时候,并不只谈论男女之情,还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甚至上帝之爱……本来,爱就是一种十分广博的情感,实在不该简单局限的翻译为 “爱情”。
言归正传。前面看到作者说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来谈论爱的艺术,而很显然,爱的理论占据了本书的大半篇幅。作者也细致的分了几个模块来逐一澄清:
首先,爱,是人类生存问题的答案(Love, the answer to the problem of human existence)
人,生而孤独,所以要学着如何去爱。孤独感容易让人产生空虚、恐惧、羞愧、负疚等负面情绪,只有真正的爱才能填满这份孤独感。然而,现实生活中,多数人都不懂得如何去爱,却又普遍害怕孤独,所以有人会寄情于宗教信仰膜拜;有人会全情投入于狂热的工作或艺术创造(比如梵高,寄情于狂热的创作,终究难抵内心深处的孤独与不被理解);也有人会寄托于物质刺激,如嗜酒、吸毒、纵欲……等等,然而这种短暂的激情过后,面对的只可能是更加无休止的空虚与孤独。
更有甚至,因为孤独感,害怕自己与别人不一样,所以不自觉间就构建了一个 “共性社会”,大家都寻求着同样的娱乐,享受着同样的资源,阅读同样的报刊/书籍(想想看那些畅销书),被动观看同样的影视娱乐(想想看影院上映的那些电影),有着越来越趋同化的思想(想想那些媒体/网络操纵下的热点、视频)……equality 公平,在如今这个社会,不再意味着大家公平存在,反而是统一模式下的一种可悲的相似性(equality today means sameness, rather than oneness),我们已经活得越来越没有个性了。
Mature love is un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reserving one’s integrity, one’s individuality. Love is an active power in man; a power which breaks through the walls which separate man from his fellow man, which unites him with others; In love the paradox occurs that two beings become one and yet remain two.
成熟的爱,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情况下,与他人合二为一。积极的爱,可以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高墙,克服孤独与疏离感。
这里的积极,指的是 “主动给予/付出”,而不是 “被动的接受/索取”(love is primarily giving, not receiving)。只不过在一般人看来,给予 giving 总有某种程度上自己失去了什么东西的感觉,而付出也总希望着能因此而收获什么,不然总会有 “吃亏” 的感觉,但事实是,对于成熟的个体来讲,“给予” 是一种力量的最高表现,只有通过 “给予”,我们才能体验到自己的力量,那份富裕和活力。想想看,倘若我们没有能力,又谈何给予呢?
In thus giving of his life, he enriches the other person, he enhances the other’s sense of aliveness by enhancing his own sense of aliveness.
这显然是个有点老生常谈的点,关于给予,不仅是物质范畴,还有精神方面的,但有意思的是,书里提及的要将自己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比如充满活力的快乐、理解力、知识、幽默……我们通过给出自己身上最有活力的东西,也会唤起对方身上最有活力的部分,从而提高彼此的生命质感。用马克思的话说,则是用爱去换爱,用信任来换取信任。
This thought has been beautifully expressed by Marx: Assume, man as man, and his relation to the world as a human one, and you can exchange love only for love, confidence for confidence, etc.
这样的 “给予” 同时也是一种 “获得”,就如老师在教授学生的同时,也能从学生身上学习到其他的东西,而心理医生虽然能医不自医,但却能在医治病人的过程中不自觉也治愈了自己的某些心理问题,好比电影《当尼采哭泣》中,谁是医生谁是病人已不再重要,关键是彼此都从中得到了救赎。
关于积极的爱,除了主动给予/付出(giving)之外,还有关心(care)、责任感(responsibility)、尊重(respect)和理解(knowledge)四个维度。而这四者之间又是彼此相关联的。
关心,在母爱中表现最为明显。而正因为关心,所以催生出责任感,但责任感要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上,否则,很容易出现以 “负责任” 为名,来控制或奴役他人的行为或情感。但所有这些都需要建立在了解对方的基础上,没有一定的相互理解,谈不上真正的关心与尊重,也就无所谓适度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