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行为背后的心理学
现在许多商家都会借助各种节日名义搞促销活动,例如618、双十一、双十二、国庆、元旦等等,我们经常会看到商家把商品标注一个很高的价格,然后打一个大大的×,在旁边写个差价较高的价格,例如原价999,现价599之类的,特别典型的还有电视购物,将这种套路玩到极致,例如“某某牌床垫,原价19999,现在拨打电话下单只要9999,”,当原价与折扣价的差价越大,消费者购买的欲望就越强烈。
消费行为背后的心理学我们别以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营销套路,但背后却是一个很有名的心理学原理,那就是“锚定效应”。它最早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提出,所谓的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在做出判断的时候,容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即初始锚的支配,以初始锚为参照点进行调整,但由于调整不充分而使得最后判断偏向该锚的一种判断偏差现象。”
一、关于“锚定效应”的实验
心理学家曾经做个一个有趣的实验:一个教授让大家猜测一瓶葡萄酒的价格,他把酒放在桌子上,然后请大家每个人拿出一张纸,将自己电话号码的后两位写在纸上,例如我的电话号码后两位是80,那就把80写在纸上,然后教授让大家把猜测的葡萄酒价格的数字写在后面,这个实验结果发现,如果手机号码尾号较大的人,猜测的葡萄酒价格往往是手机尾号数字较小的人的2倍,我们可以看到手机后两位数值起了锚定的作用,虽然这个现象听起来毫无根据,但是人们就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受到影响和误导的。
另外一个实验,实验者和博物馆共同发起一个募捐的项目,他们是这样进行的:“第一种情况:当有人进入这个博物馆的时候,实验者会告知他因为太平洋的石油泄漏导致了环境污染,如果他今天捐赠一些钱,他们会把这些钱用于保护太平洋海域上的海鸟,第二种情况:实验者在其中做了手脚,有些人进入这个博物馆的时候,实验者没有直接告知要募捐的事宜,而是直接问“你愿不愿意花5美金拯救太平洋的海鸟?”这两种形式的差别,就在于第二种情况加上了“价格”的因素,出现了锚定的因素,实验结果显示,第一种情况,募捐者平均可以拿出64美金捐款,而第二种出现“5美金”价格的时候,捐赠的平均额度就降到了20块钱,而实验者再次将捐赠额度提高到400块钱的时候,也就是问“募捐者愿不愿意花400块钱拯救太平洋的海鸟时”,平均的捐赠额度达到了140美元,虽然项目是相同的,但是通过锚定效应,却对人们捐赠的额度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锚定效应也解释了,为什么商家在大促的时候,喜欢用“限购”的套路,在一家超市里,一款罐头正在九折促销,有那么几天,货架上会挂着“每人限购12罐”的牌子,而其它几天则写着不限购。实验发现,消费者在不限购时,平均会买3罐左右,而当限购时,平均会买7罐,也就是限购购买的数量是不限购的两倍。在这里,限购12罐成为了一个锚点,人们会不考虑现实中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而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购买了更多的罐头。
二、为什么会有“锚定效应”
为什么会有锚定效应?那是因为人类自主心智对直觉的依赖,在对评估未知东西的时候,我们大脑需要一个参照物,没有这个参照物,就不知道如何做判断,每当有参照物出现的时候,无论这个参照物多么不靠谱,我们大脑都会觉得这个是个救命稻草,以这个为准绳,依照这个参照物进行调整,来做一个看起来相对安心的决策,但是往往因为没有进行更多的思考,我们就会落入“锚定效应”的圈套,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栗子,例如你去商店买鞋,聪明的销售员会一上来就给你推荐最贵的一款鞋例如3000元,你犹豫的时候,他们就会再给你推荐一款价格相对便宜,性价比高的鞋子700元,这是因为最开始3000元的锚点,让你觉得700元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一上来先给你推荐700的鞋子,再和你说3000的鞋子,你会觉得这家鞋子太贵了,就会去其他家看看。
目前很多网红奶茶店也是利用这种锚定效应原理来设置菜单,你仔细看,你会发现奶茶的菜单都是按价格降序排列的,比如你看到菜单上第一款奶茶的价格是30,然后就会觉得这家店的奶茶差不多在30块钱左右,你会选择一个28或27的,如果菜单价格按升序排列,你一看菜单,第一款8块,越往下竟然还有50的,你就有可能放弃不买了。其实相类似的餐馆,酒店也是这么设置菜单的,此种方法会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
三、如何反向利用“锚定效应”呢?
1、 先发制人,无论是谈判还是采购,先使用锚定效应,给自己设立一个客观的锚点,这样在购买或者谈判的时候,不至于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例如,在求职面试的时候,可以先说一个理想薪资,这就相当于给对方一个起始的锚点,通常他们也会根据这个锚点来调整,买东西砍价也可以用这个技巧;
2、 学会识别对方的锚点,这个本身就可以帮助反向思考,找到锚点数字出错的理由,当理由越充分,就越能削弱锚定效应的影响力。
每天学点心理学,帮助自己更好的思考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