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调频国学与传统文化散文

白居易学佛

2018-07-24  本文已影响123人  周卫英
白居易学佛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太原下郢人。父亲白季庚是一位基层小官,曾任过彭城县令。

自小聪明的白居易29岁中进士,他在诗说:“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从此进入大唐官场,到75岁去世。在这46年时间里曾官至刑部尚书,他虔诚信佛,忠君爱国,清廉做官,执政为民,激情写诗。

既留下了近四千首光辉的诗篇,也树立了一心向佛,一生清廉,关心人民疾苦,一心为百姓排忧解难的优秀官员,堪称皇权社会出污泥而不染楷模。这与他树立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以佛教人生观和佛教的慈悲心有内在的联系。

白居易虽然长期为官,但他虔诚信仰佛教,“久参佛光满禅师得心要,凡所住处,留心祖道,并以所疑质问焉。”

唐元和四年,唐宪宗诏与善惟宽禅师至宫庭。居易时任职朝庭侍郎官,因得亲近法师,经常咨询佛法要旨。

居易问宽禅师曰:“既曰禅师,何以说法?”

宽曰:“无上菩提者,被于身为律;说于口为法,行于心为禅——应用有三,其致一也!譬如江、淮、河、汉,在处立名;名虽不一,水性无二。律即是法,法不离律;云何于中,妄起分别?

居易曰:“既无分别,何以修心?”

曰:“心本无损伤,云何要修理?无论垢与净,一切勿念起。”

宽禅师曰:“垢即不可念;净无念——可乎?”

又曰:“如人眼睛上,一物不可住,金屑虽珍贵,在眼也为病。”

居易曰:“无修无念,又何异凡夫?”

宽禅师曰:“凡夫无明,二乘执着,离此二病,是为真修。真修者,不得勤,不得忘,勤即近执着,忘即落无明——此为心要耳。

长庆二年,白居易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剌史;闻鸟窠和尚道德,命驾见之。

时鸟窠因长松盘屈如盖,遂栖止其上。

白居易曰:“禅师住处甚危险!”

师曰:“太守危险尤甚!”

居易曰:“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

师曰:“薪火相交,识浪不停——得非险乎?”

居易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居易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

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白居易作礼。

他日,又以偈问曰:“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扣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师答曰:“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白居易钦叹不已。自是数从之问道。

白居易归京,入寺见僧念经,便问:“甲子多少?”对曰:“八十五。”

进曰:“念经得几年?”对曰:“六十年。”

白居易云:“大奇!大奇!虽然如此,出家自有本份事,作么生是和尚本份事?”

僧无对。

白居易因此诗曰:“空门有路不知处,头白齿黄犹念经;何年饮着声闻酒,迄至如今醉未醒。

白居易尝致书于济法师,探索经义,并就疑难问题,有所叩询。

复求心法要于东都凝禅师,禅师赐之八言:观、觉、定、慧、明、通、济、舍。

白居易因作八首渐进偈,自浅至深,加以阐述。八偈分别为:

(一)观:以心中眼,观心外相,从何而有?从何而丧?观之又观,则辨真妄。

(二)觉:惟真常在,为妄所蒙,真妄苟辨,觉生其中,不离妄有,而得真空。

(三)定:真若不灭,妄即不起,六根之源,湛如止水,是为禅定,乃脱生死。

(四)慧:专之以定,定犹有系,济之以慧,慧则无滞,如珠在盘,盘定珠慧。

(五)明:定慧相合,合而后明,照彼万物,物无遁形,如大圆镜,有应无情。

(六)通:慧至乃明,明则不昧,明至乃通,通则无碍,无碍者何?变化自在。

(七)济:通力不常,应念而变,变相非有,随求而见,是大慈悲,以一济万。

(八)舍:众苦既济,大悲亦舍,苦既非真,悲亦是假,是故众生,实无度者。

又与常禅师诗,有:“求师治此病,惟劝读‘楞枷’。”

又曰:“人间此病医无药,惟有‘楞枷’四卷经。”

太和三年,苏州重玄寺刊石壁经成,白居易撰碑,略曰:

“夫开示悟入诸佛知见,以了意度无边,以圆教垂无穷,莫尊于《法华经》。

证无生忍,造不二门,住不思议解脱,莫极于《维摩经》。

摄四生九类人入无余涅槃,实无得度者,莫先于《金刚经》。

坏罪集福,净一切恶,莫急于《尊胜陀罗尼经》。应念随愿往生,莫急于《弥陀经》。

用正见、观真相,莫出于《普贤行法经》。诠自性,认本觉,莫深于《实相法密经》。

空法尘、依佛智,莫过于《般若心经》。是八种经,具十二部三乘之要旨,万佛之秘藏尽矣。”

据此,则知白居易于教理,有颇深造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