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只是为我们服务的工具,不是主宰生活的上帝
前几天,试着用豆包和“张仲景”聊了一下,发现AI模拟中医看病的场景很真实,在细节处的斟酌也蛮仔细,但是离人要找的答案还有很多漏洞。
“我知你痛苦,这样吧,我先给你施针,再开几副药,你且先服用着,看看效果如何。”
类似这样的说法,我碰到过几回。即使是再好的药,放在不同的人身上,也有不同的效果。所以没有哪一个医生,敢给你非常肯定的答案。
“这要看硬块的具体情况,(神情凝重,微微皱眉 )若是良性肿瘤,一般不会发生癌变;若是恶性肿瘤,则有可能发生癌变。不过,你也不必过于担心,可带你母亲去医馆做进一步检查,以确定硬块的性质。”
这是大数据思维,也是很多人的思维,豆包就这样复制了。如果再想深入问一些东西,就超纲了,它也整不出来。
AI系统是人设置的,它的智能性还是有限的,还没有达到智者的层面。只能说在你比较疑惑的时候,请它来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参考。
毕竟人的思维层有限, 而AI大脑在几秒钟内就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全部分享出来。但这也要看问问题的人够不够仔细,够不够智慧。如果只是笼统的问一些问题,它也会给一些笼统的答案。如果你再去怪他,就没有武德。
前几天看罗胖和万维刚在北京的塞纳河上谈AI,劲头十足。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把AI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让人另眼相看AI。
罗胖的妻子是幼儿园的大园长,她同时管理着好几个幼儿园,各项分配都非常麻烦。而他们只用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就用AI完美安排了各个岗位上的人数、职位、考勤、活动设计等等。
AI在这方面确实是强项,但是用去看病或者做更细微的调研,还得一步步升级。但愿我们在使用它的时候,实事求是,不要过度地去神化它。
雪漠老师对AI的研究也比较深入,他在与最强大脑保持联系的时候,也在时时刻刻反思。特别是孩子,如果一旦让孩子认识到了AI的强大和可替代性,他们可能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渐而去依赖AI。
度娘比较欢迎时,很多人就不愿意回答别人的问题,直接丢一句话——“去问度娘吧”。有的人被度娘洗了脑,有的人却在度娘上风生火起,还有的人干脆就开骂。
恰如罗胖所言:“任何一种工具的诞生,一定会把人类切成两半。有人留在原地,有人靠着新工具一路狂奔。”
不管怎么样,度娘也好,AI也罢,它只是为我们服务的工具,不是主宰生活的上帝。
可是在一些广告公司,和一些用到文职的公司,都已经大规模的裁员了。因为AI比人更好用,只要输入指令,就有结果出来,比人的效率要快好多倍。
在资本主义迅速侵略市场的时代,很多人就开始惶恐,认为AI在抢自己的饭碗。
表相上是这样,但它也不能完全代替人,在好多方面都有漏洞。特别是写文章,一看就是千篇一律的公文,几乎没有个人的情商和智慧。
凡事有利必有弊,我们合理运用它,在如是观的时候,才能保持清醒的认知,而后在用而不执着的路上,慢慢开疆辟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