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觉醒丨我要的答案,简书里没有
来简书数月了,日更也一月有半。
在简书里,我渴望单纯地记录自己的生命感悟,不在乎粉丝数量、阅读量、点赞量,很长时间里粉丝只有我爱人,阅读量也寥寥无几。我不关心这些,更愿意把文字当作与自己的对话。
随着文字的累积,有一些文友互相关注,互动较多的有同是教育同行的“快乐英子”,也有充满哲学智慧的“隐庐书斋”等等。这种互动也仅仅是因为思想和文字。
最近几天,不知道是因为用户成长到一定阶段还是简书圈的跟风效应,简书推荐阅读的文章多与“阅读量”有关。这些文章有的阐述了如何助人获得更高点击量,有一些在感叹,深思熟虑的文章比不上漫不经心的文字更让人关注。
我认为,我们应跟关注文字的“质”而绝非“量”,关注量、阅读量、点赞量,都不是我们需要寻找的最终答案。它们注定只是一场游戏,通关、升级,仅此而已。如果为了所谓的“量”来简书,我们就失去了自己的初心。如果简书用户成为了一个只在乎“量”的网络社群,简书也不再是简书。
有思想的文章,很难获得更多的“流量”。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宋玉给楚襄王讲了个讲个“”曲高和寡”的故事:最近,有位客人来我们国家歌唱。当他唱非常通俗的《下里》和《巴人》的时候,城里很多人跟着他和。然后,当他唱起还算通俗的《阳阿》和《薤露》的时候,跟着唱的人变得少多了。最后,当他唱格调高雅的《阳春》和《白雪》时,能跟着他唱和的人就微乎其微了。”
我们究竟来简书做什么?
我们可以是学习者,寻求雅客与美文,择其善者而学之;我们可以是日记者,记录每日经历,所见所闻;我们可以是施教者,传播自己的专业技能,赠人玫瑰;我们甚至也可以成为猎奇者,透过大千之网络,一睹人生百态。
我更希望成为思想者。思想可深可浅、可高可下,思想受得住孤独的等候,经得起怒火的淬炼。思想,不是知识搬运,不是无病呻吟,不是人云亦云,不是牵强附会。有思想的文字孕育于人类有趣的灵魂,成型于人们现实的经历,孵化于人们独有的心智。有思想的文字,最富有交流的价值。
我来简书时间不长,以后的日子何去何从?答案只应心中求,简书给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