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五勤”,值得每一个追求上进的人学习!
齐帆齐微课54-1528字,共79269字
01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如果还在抱怨生活困苦,看不到未来吗?那就多读读历史吧,无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总能让你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找到人生的意义。
最近在读曾国藩,这是一位争议很多的人物。历史上对他有贬有褒,有人说他老奸巨猾,有人说他为官清廉。
抛开他的成就和名声,单看他奋斗的过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去学习。没有高高在上的人生起点,他的资质甚至不如寻常百姓。
而且他一生疾病缠身,才四十多岁,体质就几乎如六七十岁老人。皮肤病每次痛痒夜不能寐,失眠,眼疾,头疼,小中风,腿疾,心血管病,等等。
很难想象这些病出现在一个人身上,能活下来都是勇气可嘉。可曾国藩不仅活到五十多岁,还带病成就了一番伟业。
02
为什么他后来能有这么大的成就,曾国藩总结自己人生,他提出“五勤”。
“一曰身勤”,身体要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凡事自己要亲身体验,尝试一番。不要偷懒,类似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以身作则,不怕苦,不怕累。
“二曰眼勤”,眼睛要勤,“遇一人,必详观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遇到的人和事,要多观察。曾国藩喜欢相面,而且很准。 所谓察言观色,就是这意思。
现在人人都追求碎片化阅读,“屏读时代”让人越来越浮躁,静不下心来去认真做一件事,研读一本书。“眼勤”也告诉我们,要真正读进去,细细品味。
“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不要偷懒,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是当下要解决的事情,最好记下来,将来才不会忘。
很多人东西随手一放,再用时就怎么也找不到。在找的过程中,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拖延进度,让人情绪烦躁。这样的状态,又怎么能高质量的完成工作呢?
“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很多人一天到晚说不上几句话,不是无话可说,是懒。和家人,和同事,和朋友,要多联络,多沟通。
我就是这样,懒得说话。成人之后开口说话,你就要对你说的话负责。说之前必然要多思考一下,这样大脑就不得不运转起来。
“五曰心勤”,心要勤,“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苦思所积,鬼神迹通。”
曾国藩爱写“日课”,就是我们现在的每日反思,自我总结之类。他的总结反思,事无巨细。而且深入思考,不是流于表面。
计划读书的时间没有读书,出去参加一个可有可无的饭局。回来就自我剖析,自我批评,很深的负罪感。有时去应酬走到半路,自我感觉这么做不对,就折回读书写字。
他作日课,不论时间,每天必修。无论是练兵打仗时候,还是疾病缠身,深受折磨时,他从没有间断。
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的眼疾也很严重。三十多四十岁左右的时候,一只眼睛几乎看不见了。而另外一只眼睛,也视力很不好。
有人统计他一生写了两千多万字。平均一天将近一千五百字,而且是用毛笔。可以说是“千字文日更鼻祖”了吧。
曾国藩喜欢写家书,写的最多的时候一年写了二百多篇。他写的不是流水账,是自我反思总结,然后和弟弟们分享。
03
可以看到在做人做事上,曾国藩是多么勤奋。曾被称作“儒缓”“才疏”,秀才考了七次!他明白自己的“拙”,所以就在“勤”和“恒”上下死功夫。虽然过程艰辛,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反观自己,可以说任何一“勤”都没有做到。身勤,手勤,口勤,眼勤,心勤,这五勤其实贯穿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多尝试,多记录,多表达,多观察,用心总结勤思考。除了用于工作生活,对于写作,这“五勤”也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观察生活,体验人生。积累素材,记录感悟。用心总结,深入思考。然后不间断的去写,明白自己的“拙”,用“勤”和“恒”去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