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潮落

我们各自努力,最高处见

2019-11-29  本文已影响0人  LY遇见小媛

再也遇不到第二个TA,时不时对你来说:是不是TA给足了你安全感,才让你不厌其烦。

有数据分析佐证:人的一生中会遇到2920000人,假设世界人口为60多亿,彼此相遇的几率是0.00487,相识的几率为0.0000005(千万分之五),相知几率为0.000000003(十亿分之三)看,在可选择范围内爱上一个人的概率是0.007(千分之七),在可选择范围内两人相爱的概率是0.000049(百万分之四十九)。由此可见世界上两个人相爱的概率要比中500万的概率小得多。

小时候,家长老师会告诉我们“不要早恋”,进入大学后,校园里却无处不在弥漫着“恋爱”的气息。以至于很多人认为“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我想未必。曾经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过:在校园里形单影只的人大多会被影射为“没有爱情”,可是文中提到——并非如此。相反,一个人拥有了比较完整的亲情和友情,在已有饱和的爱的基础上已然不需要爱情来做支撑。

或许是受银屏上偶像剧的影响,剧情中男女主的形象悄然渗入我们年轻一代的审美观。以至于我们分不清“喜欢和爱”,最终以一种模糊的方式和异性相处,才知道——亲爱的,那不是爱情!

那么,在趋近于成人的年纪,我们该如何经营我们与同龄人之间那种纯粹的关系,我想:我可能也无法给出一个具体而完美的答案,因为个人总觉得感情这件事是比较复杂的,至少现在我看不出有多简单。

前些天,一位教授向我们简易地提了一下关于大学的恋爱观,课上他说:“在大学里,我建议大家不要谈恋爱。如果谈,我建议你们谈三个,你们小孩子总是动不动就谈感情。”对于这种观点,我们似懂非懂,误把情窦初开的情谊美化成理想中的归宿——那真是一个不怎么好笑却又十分滑稽的笑话。

有时候会想,很多经历了“七年之痒”的男女仍然相爱很正常:因为双方走过的日子足够长,一起经历过才是真,没有一些虚无的理想主义在其中,更多的务实的现实主义为其做支撑——这,和当今社会生活有紧密的契合点,理解起来也不是很难。

可是,对于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和相处时期的男女来说,“谈恋爱”不及“日久生情”,唯有“一见钟情”足以延伸为感情长久的基础吗?这个,恐怕没有定数,没有人能预判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包括“恋爱”这件事。

作为一个自然人,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想的,但至少我自己的感觉就是:我想要的自己能给,遇到问题自己也能解决,那么我在现阶段就会觉得我可能不缺什么——因为别人在你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给予你更多,那么,我想:那一定不是你想要的,可能连锦上添花也算不上,甚至于会成为负担。

记得,曾经自己在一个男生不知情的情况下托人给他送了一个杯子。当然,我也不知道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可能是因为冲动吧,又或许在当时真的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自己心里真的很乱,情绪也不是特别稳定。

至于后来的结果就是:那个杯子又被还了回来——我哭了。打算扔掉,可是被我同学拦住了,然后我把杯子送给了我同学,因为我觉得从自己心底涌出来的那股勇气已经被掐灭了,而自己的行为也毫无意义。

不过,现在想来,我很庆幸,因为那个男生不知道,而我当时也真的仅仅就是因为冲动,起码现在是朋友也很好,不至于尴尬。

或许是从那时起,我开始觉得:一个人,也没有什么不好。一个人真的可以做很多事,你没有束缚,不必延迟自己的行动,可以不受他人的干扰去让自己变得更好,然后在未来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对生活的云淡风轻绝对不是浮于表面的“无所谓”,当你表现出来“有所谓”的时候可能你所做的不再只是取悦自己,而是迎合外界,这——背离的将是你最初的自己。

所以,生活,不是不能“想多了”,而是你要考虑你所想实现的可能性,可能有人独自前行,但很少有人独自在心灵和精神上被孤立,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便是如此。对于我们,新时代的“精神食粮”我想应该是很充裕的,至于如何去获取那就在于我们自己了。

总之,我们各自努力,遇见在最高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