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累积法学国学经典中国传统文化道学•国学•养生

极简法学《老子》- 掌握四字诀,经典轻松学!

2018-03-14  本文已影响377人  韦松涛若濡
“好想学《老子》,听说像天书一样看不懂,很难学?”
“难乎哉?不难也!快跟若濡老师来取经,四字诀,轻松学~”
极简法学《老子》- 掌握四字诀,经典轻松学!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学习《老子》的四字极简秘诀:读、述、书、悟。按照我自己的个人经验,只要按照这四个字去刻意练习,就可以把《老子》学好,也会有很深的收获。不信么?且听我慢慢分解:

极简四字诀之一:读

第一个秘诀很简单,就是“读”,反复的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老子》这样的国学经典来说最为合适。在我的《老子》线上悦读会里(137累积法学老子),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大家每天自己读《老子》原文。

原文读熟了以后,那些词句就刻入了你的脑子里面,就好像在你的脑子里面种了一粒粒种子。那些种子在你的大脑里面不断的酝酿,生根发芽,长出枝叶,长成一棵棵智慧小树,最后形成一片智慧之林。

读原文的方法建议使用137累积法。所谓137累积法,1就是代表每天读的遍数,3是每天读的样数,7是一个周期。这是我们系统学习国学经典最好的方法,最简单也最有效。对于《老子》的学习,具体来说,就是每周为一个周期,一周内都读相同的一段内容(10章为一段),每天至少读一遍,最多读7遍。一段内容重复读7天以后,我们就会对那一段内容有了很深的记忆,其原理是跟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非常相符合的。

大家可以尝试来比较一下两种读法:第一种就是普通的读法,就是一天读七遍。第二种读法就是每天读一遍,连续读七天。然后一个星期以后你再去比较它的记忆效果,你会发现第二种读法(137累积法)它的记忆效果非常好。一个月以后你再次去检验它的效果,你会发现137累积法累积下来的东西,你还会有一些印象,但是一天7遍的你可能早已经忘记了。

还有一点就是,根据137累积法来读,如果每天只读一遍的话,按照正常语速一段内容大概需要4-5分钟,如果内容熟悉语速加快一倍,就只需要2分钟而已!

以上就是关于“读”的部分,所以《老子》要想学好,第一秘诀就是读。

极简四字诀之二:述

第二个秘诀就是“述”,就是转述,把你学到的、知道的、读到的、想到的都转述给别人,去跟别人分享。有一句话叫做“教是最好的学”,你教会别人了,其实你就会有更深的领悟,这个学习效率有90%之高。

还有一句话叫做“输出倒逼输入”,因为你要说出来,所以你可能要有十倍的输入,而且你还需要去思考。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当初在线上悦读会开营的时候,写了一个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我要给大家来分享。我就是需要一个地方来给大家来讲我学到了什么,我收获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

我会把《老子》线上悦读会办成一个共同学习《老子》的平台,悦读会4月初结营后我会把它改名为老子俱乐部。然后大家就可以在这个俱乐部里面,围绕《老子》这部经典各抒己见,来进行一些交流和探讨。让大家有机会去把自己的所学、所想、所悟,分享给别人。

这里要提醒的一点:要能够真正地做到“述”,其实需要我们有很大的勇气。我在悦读会里面给大家做的第一次分享,为什么拖了那么久?一是因为过年放假期间自己的确是四处奔波,时间很不固定,这是客观事实。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一直在拖延,就是一直害怕,害怕去分享。这个害怕来自于我的担忧,我担心我的分享对大家来说没有意义,我担心大家会觉得没有用,会浪费大家的时间。

这个时候就需要跳出来,想想自己的初心是什么。我的初心就是要把我想到的讲出来,不管好与坏。只要把它讲出来了,对我来说就已经有了收获,如果再能够对大家有一点帮助,那就非常好了。

其实这也是老子里面所说的“无为而为”。有的时候我们往往顾虑太多,目的性太强,当我们很“有为”、有目的而为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受到很多的束缚。当我们把那些束缚解脱掉,把别人的那些评价、那些期待放开,就是让自己处于一个无为的状态,然后顺其自然的去做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情,我们往往能够做得更好,达到不期而至的效果。

这就是道法自然,顺其自然。而“自然”,就是自己本来的面目,就是顺着自己本来的样子,顺着自己的内心,顺着自己的本性,这才是符合“道”的。“道”是什么呢?“道”它就是天地运行的一个规律,它是一个本真的东西,它是一个最本质最本源的东西。

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一点体会:其实我们怎么想怎么感悟的,都没有关系,其实我们不用在意别人会怎么去看它,怎么去评价它,觉得它好或者不好。因为“好和不好”,其实它是相对而言的。我们能够判断好与不好,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标准,但是别人的标准并不代表是我们的标准,也不代表是整个社会的标准,而且就算是主流的社会标准,也不代表就是符合“道”的标准。

说到这里呢,我就不禁想起了《老子》第二章所说的: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其实在这段里面体现了老子的一个辩证的一个思想。就是美与恶,善与不善,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这些都是相对相生,相互辩证的一个关系,它们都是因为比较而产生。美和恶,因为有美所以才对比显出了恶,因为有好所以才显出了坏。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有人为的一个标准去切割它。

其实万物归一,世界本身就是一体的。有的时候,善与恶,美与丑,好与坏,它们之间的界限,其实是非常非常的模糊的,并不是一刀切的。就像我们看太极,太极是阴阳,太极图里面的那根曲线,就曲得非常的有意思。因为它既划分了阴阳,然后在那一个界限中呢,它又是弯曲的,它不是一刀切,有的时候可能美多一点,恶少一点,有的时候可能好多一些,坏少一些,这些都是标准不同。

其实美与恶,善与不善,有与无,都可以用这句话来讲:“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同一件事物在那里,它是客观的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来转移。而我们之所以有不同感受,是因为我们对它的解释不同,我们的理解不一样。同一样东西,有的人觉得很美,有的人觉得很丑,有的人觉得好,有的人觉得坏,这是因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因为我们去理解事物的逻辑不一样,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逻辑。事物是客观的、唯一的,感受是主观的、多样的,所谓“同出而异名”。

以上就是我们学《老子》的四字秘诀之二:述。你也可以像我这样,把你对于《老子》的理解、你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把它讲给别人听,不用担心别人怎么想,不用担心是否对错,只要讲出来就好了。

极简四字诀之三:书

那第三个秘诀呢,就是“书(输)”。我自己当初给自己定的目标之一,就是每周要有一篇文章的输出。这就是输,输出的输,同时也是书写的书,总之要有记录。

其实在线上悦读会里面,我们也有最简单的输出:打卡记录,不仅记录自己诵读的内容,也记录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同时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感受。很久以后,当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当初打卡时你写下的一句话,可能你会突然有所感悟。把自己所有的感悟写成文章,就可以做到自我的梳理,把自己的思考写下来,既让自己看见,同时也分享给了更多的人。

我之前也陆续写了四篇文章,不见得写得有多好,关键在于我写了,我有了输出。在不断输出的过程中,我在不断地组织我的语言,不断思考我的表达,尽量让自己的表达更加的精准。在这个过程中,我还会重复去翻书,去想我应该引用哪一句话,这也让自己读的更加深刻。所以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输出,因为你去“读”去“述”,都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但你去“书”你就让自己的成长有迹可寻。

我从去年就加入了写作007,“不写就出局”社群。要求就是每周要有一篇输出的文章,不论字数的多少,你都要有输出。我是坚持写了好几个月,从一开始的不知道写什么,到现在的很快就能写出一篇文章,我觉得这个就是积累的力量。我写作也变得更加的得心应手,这也是一个刻意练习。

极简法学《老子》- 掌握四字诀,经典轻松学!

大家学习《老子》就可以跟写作相结合,边读边输入,边写边输出。输入为因,输出为阳。“一阴一阳之谓道”,有阴有阳,万物之章~

极简四字诀之四:悟

那四字秘诀之四呢,就是悟。其实有一句话叫做:“学为下,习位中,悟为上”。尤其是在我们学习《老子》,在“寻道”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尤其要悟。《老子》就是《道德经》,《道德经》里面讲的就是道和德。

那这个“道”到底怎么才能学到呢?它其实是学不到的。所谓“悟道”,是要“悟”,才能悟到。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思考,然后去体会,去感悟,去感受,然后试着把它表达出来。

那“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其实说到这里的时候,让我不禁想到心经里面所说的:“五蕴皆空”,也是金刚经里面所说的“无所住而生其心”。它讲的就是一种空性,有的时候我们是放空了自己,去追寻到我们生命中非常本源非常本质的那个东西。

也许我很难描绘出来那种“悟道”的欣喜,很难跟人去分享。因为那是一个很底层的东西,我们只能用心感受它。相信我,当你有那种感觉的时候你会那真是太棒了,就像是《老子》所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佛也曰过:“不可说。”


“学为下,习为中,悟为上”,与我们的四字秘诀也是有对应的关系。当我们在第一步“读”的过程中,其实我们是一直在输入,这是一个学的一个过程;当我们在“述”和“书(输)”这样的时候,我们开始去转述,去书写,去分享,其实我们是在习,是在践行。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不断的去悟,这“悟”呢,其实也是思考的一个过程。

读、述、书、悟,边学边习边悟,学好《老子》轻松而容易。你也来试试吧?^_^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