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手记1:看见孩子
今日家访了四个家庭,每个家庭大约交流半个小时。
一
1号家庭的女孩高高瘦瘦。路上有些紧张,终于憋不住问我们:“为啥第一个是我家呀??
“因为我们爱你呀。”
“你们这么说我才不信呢!我要给别人说你们拐卖小孩。”
“哈哈,你比我的个子还高,应该说是拐卖大孩。”
……
这么说笑着,很快到她家。
她的爸爸出差了,妈妈接待了我们。一个大约三岁的小弟弟跟我们打招呼,长得像一个混血儿,可爱极了。
“你们谈吧,我上楼了。”
“留下来一起聊聊呀!”
“我不。”她一边说,一边跑到楼上去了。
我和廖老师一起了解了孩子在家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阅读习惯,聊到孩子的学习现状和努力的方向,又聊到孩子的人际交往。孩子是老二,上有姐姐,下有弟弟,作为老二,机敏聪慧,喜欢刷存在感都是正常的。她的妈妈正在说她喜欢和校运动队的同学玩,她突然出现在二楼楼台上接她妈妈的话,于是就把她叫下来。
她下来在沙发上一坐,说:“我现在的心跳128。”
“哈哈,你的夸张修辞手法学习得真好。”我随口接上她的话。
“我没有夸张,你看我的手环,真的是128。”
“那就128吧,你这么激动是为啥呢??我故意逗她。
“我怕你们呀。”
“怕我们什么呢?怕我们说你坏话吗?”
“倒也不是。”她自己挠挠头笑了。然后静静地听我们说话。
二
2号家庭的男孩妈妈接到我们,说:“小家伙已经跑出去玩了。出门前还专门说要接老师来家访。他是不是害怕你们,故意躲着呢?”
“也许吧。今天他调皮了,我还批评了他。”我笑着说。
“我下午专门告诉他,我们要家访,让他到楼下接我们。没事儿,我们单独聊吧。”廖老师说。
直到我们和家长聊完,孩子都没有回家。孩子妈妈不停地说着抱歉的话。其实,哪里用得着说抱歉。那个孩子性格偏内秀,又害怕我们告状,当然要躲着我们了。看来,我们还需要和孩子好好聊一聊。
三
3号家庭的小姑娘总是文文静静的,性格比较内向。
妈妈比较喜欢表达。“去把手洗了,请老师吃水果呀。”
孩子洗完手站在茶几旁。
“请老师吃水果呀。”
“我不知道怎么说?”
“你就说,这个水果很甜,请老师尝一尝。”
“可是,我不知道这个水果甜不甜呀?”小姑娘一脸认真。
“你尝一下不就知道了。”妈妈想生气,似乎觉得不妥,耐心地说。
“可是这个水果不甜,是酸的呢。”
“哦,你比较喜欢吃甜的,所以感觉酸。没有关系,你直接拿给老师尝尝嘛。”
小女孩 照着妈妈的话,给我和廖老师一人抓了一把车厘子。为了孩子不再为难,我们赶紧接着。
后面的交流,基本上是妈妈在说,我几次想要跟孩子对话,都被妈妈抢过话题了。
既然妈妈想要对话,就跟妈妈说吧。家访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孩子,为孩子更好的成长助力。跟妈妈的沟通还算顺利。我的态度比较柔和,顺着妈妈的焦虑一步一步地聊,她最后终于点头认可了我们的几条建议。是不是真的能做到,需要来日验证。
四
第四个家庭的男孩喜欢运动,属于精力旺盛型。孩子下楼接我们时,满头大汗。孩子爸爸出差了,孩子妈妈刚下班。已经是晚上八点半。妈妈也表示,平常都是爸爸陪孩子学习,她下班晚,几乎管不到学习,平常回家就是和孩子谈谈心。
孩子很自然地递水给我们,然后很自然地坐在我们旁边,听着我们的交流。我们就把他拉进来,一起交流。交流家里的习惯,交流学校的听课。我把话题故意引向了他和女同学的关系上。他踢足球特别好,是我们班级足球队的“梅西”,听说好多女同学喜欢他。他很坦然地和我们聊起女同学。妈妈说,平时就会跟她聊男同学女同学的关系,会对他做多方面的引导,和异性相处这一点上,家里人都不担心。
喜欢这样民主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这孩子平常表现挺好,很男子汉,又很暖心,就是倔脾气上来,会说粗话发泄情绪。于是又和他聊了什么是表达情绪,什么是情绪化表达。一翻交谈下来,孩子频频点头,表示一定改掉自己的毛病。
妈妈担心孩子爱运动会不会导致浮躁,静不下心学习。我们又给到一些学习建议和家校配合的建议。
小男孩把我们送到小区大门口,已经快到晚上九点,看着小大人的影子消失,默默地祝福孩子越来越好。
家访,不仅是要看到家长,家庭,更要看见孩子,看见孩子的紧张与害怕,看见孩子的拘束与不安,看见孩子的自然与大方,看见孩子这些表现背后的各种关系的现状,才能给到孩子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