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又断章取义了!!!
2020-09-18 本文已影响0人
今夜有风3
接受七年级语文课,第一课便是朱自清先生的经典篇目——《春》。
不谈对文章的赏析,只谈我们失误的地方——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我们常常引领学生去感悟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并作为主题!现在看来,确有不妥之处,我们并没有完全理解但朱自清先生内心全部的想法,也就是他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的全部感情!
该文创作时间大约在1933年间。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
《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
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朱自清当时虽置身在污浊黑暗的旧中国,但他的心灵世界则是一片澄澈明净,他的精神依然昂奋向上。
春之外,还有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身在污浊中却向往光明的乐观豁达!
知人论世,我们的教材上并能有过多的介绍写作背景,只靠一点点注释,又怎能全面理解文学作品?
讲新课之前,对于写作背景,还是弄透彻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