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历史世界》读书笔记(已完结)

《朱熹的历史世界》读书笔记(2021年7月8日)

2021-07-08  本文已影响0人  白色石南

第十二章 皇权与皇极

一、孝宗的三部曲——“三年之丧”、“太子参决”、“内禅”

二、概说:史学与心理分析的交互为用

三、从入宫到受禅——孝宗的心路历程

四、认同危机与心理挫折

五、孝宗“末年之政”的心理向度

六、“责善则离”——孝宗与光宗的心理冲突

七、环绕“皇极”的争论

八、代总结:三点观察

作者考证孝宗内禅最迟在淳熙十五年十月,作者比勘周必大《思陵录下》、李壁《周必大行状》(及《宋史·留正传》等有关部分,证明有关孝宗内禅的纪事确为实录。与“三年之丧”“太子参决”一样,“内禅”也是由孝宗个人的决定,且与二事分不开,“太子参决”是“内禅”的前奏。

作者据《清湖陈仙》推断光宗在东宫时期即已盼望着受禅,有关“乌髭药”一条暗示笔记更有意思,暗示是否有内禅的可能性。光宗在”太子参决“这一年更显得迫不及待。《西湖游览志余》(明田汝成辑)保存有一条南宋的旧闻,主要是光宗通过宪圣向父向父亲施压,企图早日举行内禅。《四朝闻见录》乙集“宪圣拥立”条云

与这旧闻衔接的天衣无缝。“及内禅光皇,实宪圣所命”表明宪圣在内禅问题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孝宗本欲完成最后的部署后才内禅,无奈,宪圣催他”放下与儿曹“,等等压力使他在部署未竟全功之前便不得不退位了,如赵汝愚,刘光祖,黄裳等人未在”内禅“前赶回临安,当然,这一匆忙间的”内禅“也使官僚集团成员仍踞要津, 必大罢相等等,都是内禅时间表遭到扰乱的明证。

二、概说:史学与心理分析的交互为用

在本节作者采用的是心理分析与一般史学交互为用的方式进行探究。”三年之丧“,“太子参决”与“内禅”与重建构想与政治部署这一退一进的矛盾,只有深入孝宗的心理层次才能理解这种意向的外在表现。

“三年之丧”表达的是他对高宗的深切哀思,但孝宗的二重奏(更改构想与政治部署)确是要根本改变高宗所建立和坚持的政治局面。三部曲与二重奏这一明一暗的两重行为必源于孝宗内心深处深刻矛盾。作者假定孝宗“大恩难报,情所不忍“的正面情感之外,在内心必有一种不满的负面情感,这些负面情感孝宗自己也未必曾觉察到。对于这种负面情感深埋于潜意识中,所以积极的证据似乎根本不存在,这便只能对他不寻常的行为加以心理的解释,才能窥测其隐微。孝宗”三年之丧“,不但衣着用粗布,更是“踰二日不进膳”

。周密《齐东野语》“孝宗圣政”条的纪事,描写了孝宗衷毁逾恒之状,“百日后尚食进素膳”,以至于“毁瘠特甚”,因鸡汁事件将侍奉他达数十年的旧人逐出宫外,可见“居丧尽礼”必是孝宗心底最敏感的禁区,不容稍有侵犯。这种“大恩难报”之念对孝宗来说似乎到了“沦肌浃髓”的地步。但心理分析恰恰可以从这些突出的行为中发现生者对死者的负面情感。作者引弗洛伊德《哀死与忧郁症》一文解释了如何从正面情感的证据中找到了孝宗对高宗的负面情感。

只有深入孝宗一生的心路历程才能理解何以产生这种负面情感及其性质。作者研究《宋史·孝宗纪一》中有关系年纪事,谈及两个重要问题,第一:孝宗入选宫中,是由于他是太祖后代的缘故,但却并非是“慰在天之灵”。实乃因高宗持天人报应的信仰(即以北宋之亡归咎于徽宗以来皇室祭祀过偏,以致上天与太祖之灵都不再保佑赵家了),激起他通过太祖之灵以祈求“天命”的强烈愿望,这也是信仰影响历史进程的一个具体例证。第二,孝宗在受禅前后所表现的辞让不能完全看作是表面文章。留正在《中兴之政》中用“谦畏”描写了他的心理状态,“畏”多于“谦”。一切“发政施仁之目”都“遵奉太上德意”这一原则基本上支配了孝宗一朝的政治格局,当然这也是孝宗对高宗情感冲突的根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