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课,我居然不会写自我介绍,我是否走错了片场?
一个月的《妈妈写作课》课程已经结束,其实,这只是一个开始。
随着职场焦虑的倍增,“让写作成就你的核心竞争力”变成了一个点燃课程的引子。当然,发自心底俗气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这门课的价格。大侠的安排了美术课价格与写作课价格并列展示,嗯,《市场营销》本科课本的某一个章节也是这么举例的。
必须要承认,课程伊始,一心想着速成我是浮躁的。还好大侠配置了好听的声音以及大侠的一句话“喜欢一门课要先喜欢这门课的老师”直戳我的痛点(学VBA课程,实在是太嫌弃老师那浓厚方言味道的普通话,他的课程我是逃避的,VBA课程还停留在第四章),饶有兴趣的继续听课。接下来的课程围绕着婆媳关系、围绕着俗辣的选题、围绕着营销展开大篇幅的讨论,……Excuse me?我觉得自己走错了片场。第一,我花了很大的力气摆脱了婆婆。第二,我又不当凤姐。第三,我只想提高码字能力。
带着一种围观的心情(自己交的学费,哭着也要学完),继续听课吧,总要有点收获呀。
第一次作业-自我介绍。在看似简单不起眼的“大家好,我是某某某”的假象下,埋藏着深不可测的“暗网“。在大侠这号执行力极强的人物带动下,我至少修改了50次,结果还是不满意。豪不夸张的描述,脑袋里沉睡已久碎片知识仿佛被激活,脑速快到失眠。为什么自己还是不满意?因为我并没有找到自己的最终人生目标,不安心,所有焦虑的来源。怎么写都觉得有槽点。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审视自己,相对客观,也相对震撼。
已经听到第六课了,而自己作业的记录还是保持在《自我介绍》。看着写作班的同学一篇又一篇的提交故事,有的风和日丽,有的图文并茂,有的智慧洋溢,篇篇都充满了浓烈的生活气息。我开始反思,难道我没有生活吗?不可能呀。我只是没有正视自己的生活,每天都沉浸在自己思路不太明确的工作中,沉浸在孩子的世界中,总是跟一些鸡毛蒜皮在较劲。那么,我为什么不把写作课的知识点融入到工作写作中呢?不妨拿自己的同事和领导当读者。6个故事原则,麦肯锡原理&金字塔的构造是万能的码字神器呀。一鼓作气,完成了6份工作汇报。5W1H:用工作事件开头,用公司发文内容当逻辑点,自己的工作经验当推理部分,再抛出一个反之……嗯,6份工作报告走进了头儿的心里,我在职业角色里的人设又深刻了一点。跟之前的总结做比较,读后感应该是不同的,肉眼可见的推广力是明显增加了。在大侠的鼓励下,我也放了一份工作汇报在写作群,石沉大海。哈哈,因为这类文章不符合高浏览量的条件:没有代入感,没有画面感,没有迫切感。
此刻,不再觉得自己走错片场了。报名大侠的写作班,没有错。
陆陆续续的将课程进行到底。偶尔能听到大侠的生活,偶尔能对大侠的生活品质进行猜想。比如:说德语还养狗的大侠,喜欢说“我靠”的大侠,随时能哭出来的大侠,开着房车去旅行的大侠,对女儿满满的正面赞美,对儿子隐藏的骄傲,大侠小时候看过的书我也看过,大侠是个冲锋陷阵的将士,大侠拥有超强的沟通能力。感觉听完课程,对大侠的了解,比认识10年的同事还多。Why?我还没想出一个精辟的答案。也许这就是敢于面对真实,勇于展现自己的人类的模样。这一个月的业余写作经历,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唯有真实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就像课程伊始,我问大侠,如何才能得到大侠点评?最后,终于有一篇作文得到了我想要的结果。这篇文章描述的事件,是触动了我内心的一根弦。深夜码字到失眠。大侠给了我真实的答案。
过去,我一直把“营销”一词跟市场挂钩,明码实价的商品才属于营销范围,这是市场营销。现在,我对“营销”这个词有了全新的定义:人生营销。持续稳定的输出,把自己变成一个产品,给自己打造一个品牌,希望别人提起自己的时候会用到什么样的形容词。比如,在工作生活中处理问题的结果不是共赢就是互伤,而共赢的结果才更能得到各方面的认可。赢即获利,获利就是属于营销范畴。
展开“人生营销”策略后的收获:1.应用大侠传授的词汇“两双眼睛和3个VIP”——“乐于沟通,勤于思考”,眼前的世界再次被刷新。由1产生了2:我有一个新的工作“目标”,努力把它变成“猎物”。3.事实证明重视发圈的内容与图片,真的是一种营销手段。比如,某早教机构负责人跟我提起约稿“写宣传软文的事宜”。4.“看书”重新变成了我的习惯,成功地赶走了“有空就想看电视剧”这种想法。由4产生了5:跟客户“尬聊”的次数越来越少。6.以前只喜欢追求系统上的排版,现在开始深钻文字排版,又是一个新高度。
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道理光是知道没有用,关键是要做到。无论学哪一门课程,本质都是管理自我的问题,通过目标方法技能来实现学习。越是浅尝辄止的时代,越需要深度学习。学会了就是自己的。
哇哇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