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想法

一个馍的传奇

2020-02-25  本文已影响0人  醋溜小白菜

      已经过去了多年,但至今我仍然记得儿时才过的第一个灯谜,“白胖子,软又香,北方人儿最爱吃。”—(打一食物),没错答案就是馒头​。在我的家乡山西运城,馒头又被​称为馍馍。在我们祖辈的那个年代,物资匮乏,食物还没像现在一样丰富充盈,馍馍成为了当时人们普遍,唯一而又最珍贵的​食物。

        人们出去打工,上学,远行,都会背上一袋子的馍馍来作为这一周甚至更长时间的粮食储备,当时的馍馍也有很多种类,常见的如高粱馍,玉米馍,小麦馍等等​。当时的馍馍多为粗粮磨制远没有如今的​精细。

        进入新世纪后跟随改革开放的浪潮馍馍也开始旧貌换新颜了,家族逐渐壮大,种类日渐增多,比如我们山西运城的特色花馍,加入不同蔬菜汁给馍馍穿上新衣的彩色馍馍,给馍馍注入灵魂的手工塑形馍馍以及在馍馍中加入豆沙,糖心,蛋黄的夹心馍馍等等​。不要觉得原本的白面馍馍会黯然伤神,白面馍馍也暗暗发愤图强对自己进行了升级改造,使自己愈发的柔软,白嫩和香甜​。

        有人也许会好奇,世界上的第一个馍馍是谁做的呢​?追溯古人,馍馍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传说诸葛亮帮助刘备建立蜀国以后,南方的少数民族孟获不服蜀国的管理,因此发动了暴乱。诸葛亮清醒的看出来南方不平就不能安心北伐,于是亲率大军南征。在打败孟获准备渡泸水的时候,突然水势湍急,不能过河。孟获说需要用人头来祭奠江中的冤魂才能平安过江。诸葛亮自然不会拿人头去祭奠,可是如果不这样做又不能过河。于是聪明的他就决定用面粉捏成人头形状来祭奠江水中的冤魂,最后终于平安过河。从此美食——馒首,就这样诞生了。后来也被人们称之为馒头。

        晋以后,有一段时间,古人把馒头也称作“饼”。凡以面揉水作剂子,中间有馅的,都叫“饼”。

        唐以后,馒头的形态变小,有称作“玉柱”、“灌浆”的。韩愈有诗;“或如临食案,肴核纷饤饾。”可见当时馒头是作为供观赏的看席。但“饾饤”指的是点心之类,也就是把馒头列为了点心。

        宋时馒头成为当时文人墨客的经常食用的点心,宋代文学家岳珂曾作诗曰“

        几年太学饱诸儒,余伎犹传笋蕨厨。

        公子彭生红缕肉,将军铁杖白莲肤。

        芳馨政可资椒实,粗泽何妨比瓠壶。

        老去齿牙辜大嚼,流涎聊合慰馋奴。”

大致意思便是几年的太学生活,四书五经已经喂饱了我们这些儒生,我至今记得笋蕨的美味,公子彭爱吃红驴肉,铁杖将军爱吃白莲花,但是大家老了之后,还能够大口流着口水嚼的,用来解馋的,还是当属这白花花的馒头了。当属对馒头的最高赞​赏了。馒头成为食用点心后,就不再是人头形态。因为其中有馅,于是就又称作“包子”了。

      唐宋后,馒头也有无馅者。不管有馅无馅,馒头一直担负祭供之用。至清代,馒头的称谓出现分野:北方谓无馅者为馒头,有馅者为包子,而南方则称有馅者为馒头,无馅者也有称作“大包子”的。

      历经历史变迁岁月流转时至今日馒头已融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它渊源流传,醇厚香甜,正如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勤劳奋进​,坚韧醇厚。它所蕴含的精神早已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心中,它养育了我们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