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功德,摄众福门;名登仙籍,不可思议 - 草稿
首先,须知“布施”一词,虽为其他宗教所借,实际上乃是华夏文明的本土用语,典出《国语•周》:“则享祀时也,而布施尤裕也”,后有《南华经》引逸诗:“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
在道教当中,敦煌本《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收于《中华道藏》)对“布施”的解释是:“布,谓遍布无穷;施,谓施与一切”,并例举了二十余种布施细则,强调布施功德甚大,吾人可从中获取种种福报。
用今天的话语表达,所谓“布施”,就是“给予”,给得越多,福报越大,这是有违常识的,因为在世俗生活当中,大多数人都只想“索取”,而不思“给予”。
面对一个人,如果是同性,我们立刻会琢磨这个人有什么用,我们能够从他身上弄点啥?如果是异性,那么想从她身上拿的东西就更多;乃至于面对一个单位、一个集体,上来就先琢磨我能够从中获取多少利益,却很少思考自己究竟给单位或集体带来什么贡献——我们甚少琢磨自己究竟给国家、给社会带来了什么贡献,却总喜欢抱怨国家、社会给我们的利益太少。
布施功德的福报之盛,普通人根本无法理解:“天人合一”的潜台词是:我即宇宙。因此,所有给出去的东西,其实都是给自己:我→宇宙(我)——所以给得越多(布施越多),福报越大。
大多数人都缺乏理解,因而便只知一味索取、涸泽而渔,所以在社会生活当中的路是越走越窄,也越走越穷,类似的例子在周围数不胜数,大家伙就自己观察去吧。
现从《太平广记》当中摘录古籍一则,尽述布施功德,以证此论:
《太平广记•李珏传》
唐朝时候,有个人名叫李珏,广陵(今天的扬州)人氏,生性淳朴厚道,异于常人。李家世代以卖米为爷,李珏十五岁那年,子承父业,接过养家的担子,开始卖米。
唐朝时候也有市场经济,米市的价格随着各种因素上下波动,所以每天的定价都会有所不同。等到李珏卖米,他却反其道而行之,统一定价:一斗米两文钱,权为孝养父母所用,并且让客人自己过秤。来往顾客看到这小子既孝顺、又实诚,所以也不好意思坑他,再加上李珏的米价经常低于市场价,最后便导致来往的客户便络绎不绝,供不应求,生意反而越做越大,两三年以后,李家便越发富裕起来。
李老爹在一旁看着就奇怪了,悄悄把儿子拉到一旁,问道:“看你小子平时傻乎乎的,当初把生意交给你我还真担心破产,却没想到越做越好,你是从哪学来的秘诀?”
李珏挠了挠头,自己也觉得很奇怪,说道:“没啥秘诀啊,就是诚信经营,一开始我就想着咱家资本充足,所以给大家伙算便宜些,一斗两文,亏是亏了点,不过咱家米多啊,价格慷慨些也无妨,但是完全没料到这亏本生意会越做越好。”
李老爹听完,叹道:“好,好,好!枉我经商三十年,却早已忘了‘诚信’和‘慷慨’……你可知道,这米市的所有同行,都在斗器里做了手脚,出轻入重,然后从中诈取厚利?虽然有朝廷管制,但总是屡禁不断,因此,为了逐利,我也在斗器里做了手脚,和其他人一起欺诈顾客,手段精密,暗自聪明……却不想生了你这么个‘傻’儿子,不但米价低廉,还让客人自己过秤,为父真是惭愧,惭愧啊。”
李珏听完,也不知道老爹是夸他还是损他,只得在一旁傻笑。
李老爹继续说道:“你这亏本生意居然越做越好,家境也越发富足,想来还是有神明相助吧?真真是吉人自有天相……好孩子,好孩子。”
得到了父亲的肯定以后,李珏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诚信慷慨之道,继续服务社会,在市场上继续卖米,一直到了80岁高龄,依旧不改其业,而他的商户名声也越来越响。周围十里八乡的人们,都知道李老伯家的米是货美价廉、一斗两文、童叟无欺、争相抢购。
且说唐文宗开成年间,赵郡(今天的河北)人氏李珏出任宰相,名扬天下。当时还在卖米的广陵李珏在得知了宰相与自己同名同姓之后,为了避嫌避讳,立刻改名为“李宽”。
宰相李珏任职之后,多次迎请道士修斋建醮,为天下苍生祈福,因而与天庭圣境颇有感应。某天夜里,李珏梦见自己穿过一个小山洞,眼前豁然开朗,然后便来到了一处世外桃源,但见眼前绿油油春色一片,仙鹤齐鸣,烟花烂漫,彩云瑞霞,楼阁绵延。李珏一边赏玩一边漫步,行至楼阁之下,望见石壁光莹,列人姓名,走近视之,见有“李珏”二字。李珏看了又看,确认无误,的确是自己名字,心中狂喜,暗暗说道:“俺这几年官位显赫,又升宰相,必然功及天下,所以才能名列仙籍呀,哈哈!”
正在李珏暗爽之际,忽有二仙童从一旁路过,李珏赶忙拱手问道:
“敢问二位仙童,此乃何地?”
“华阳洞天。”道童看看李珏,又看看他后面的石壁,笑着说道:“这个‘李珏’并非相公的名字。”
李珏大惊,问道:“不是我,不是我?……那是谁呀?”
道童答道:“此‘李珏’乃是广陵人”。
等到天亮,宰相李珏一觉醒来,梦中情景记得清清楚楚,一番叹息之余,就想要找到这个同名人,看看他究竟是有什么本事,功德居然能大过一个宰相。
先是问了道士,道士们也不知道;然后就直接召来广陵官员,使其直接在广陵境内寻找。几天过后,官员回报:有个叫“李宽”的卖米老头,曾经用过“李珏”这个名字。
宰相先是派了一个车队过去迎请,然后自己沐浴持斋,方才恭恭敬敬地领着一家人前去拜谒,称李老伯为“道兄”,朝夕参礼,虔诚供养。
李老伯时年七十有余,在他六十岁时,曾有道士专门教授胎息之术,遂能服气去食,因而面貌恬淡,面色红润,长须飘飘,慈祥可爱。宰相见其貌若神仙,觉得自己是找对人了,因而愈发敬重,供养数月之后,乃问道:“道兄生平得何道术?服炼何药?实不相瞒,在下曾经梦入洞府,看见石壁姓名,后由仙童指点,是以专门寻觅并迎请道兄,以求师事。”
李老伯回道:“老朽愚钝,不知道术,恐怕要让相公失望了。”
宰相虔诚再拜,继续追问。
李老伯说道:“老朽确实不知道术,只是在市场卖米四五十年,仅此而已。”
宰相可是聪明人,一听卖米,就知道不简单,于是拼命问了半天,将李老伯四五十年来的卖米事业问了个来龙去脉,又仔细分析了半天,然后感慨道:
“道兄这亏本生意,一做就是五十年,慷慨至极,阴德甚大,我这个做宰相的也比不过呀……”叹息良久,然后说道:“如今方才知道,即便是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当中,也有善恶报应,吾人不分贵贱,只要广积阴德,皆能得到神明护佑,乃至名登仙籍。”
一番感慨之后,宰相又追问李老伯平常为何从不进食,得知李老伯在六十岁那年遇到高人相授胎息之术,于是感慨:“此等福缘,莫不是从慷慨布施功德当中得来者哉?!”——宰相暗自思索:好在自己为官以来,时常迎请道士修斋建醮,为天下苍生祈福,广积阴德,若非如此,又怎能与李老伯相遇?于是,在此后的日子里,宰相李珏便从李老伯那里传承了道门胎息之术,亦能服气去食,从政期间功绩甚大,封上柱国、赞皇郡开国公,食邑千五百户。赠司空,谥号贞穆。
至于改名为李宽的李珏,则一直活到百余岁,身轻体健,从无病患,某天,突然对子孙说:
“吾寄世多年,虽自养气,亦无益于汝辈”,说完,当天傍晚安详离世。
停棺三日,众子嗣于夜间忽闻棺裂声,开棺视之,衣裳如初,衣带不解,如蝉蜕壳,原来李老伯已经尸解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