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生,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我的记忆》一书,它详细记录了一个人一生的精神与物质生活

鸡毛蒜皮,第四十一章,第一个吃烧饼加面皮的人

2023-04-19  本文已影响0人  独人前行

改革开放了,小镇上办了第一个农贸市场,那个农贸市场又破烂又烂脏。

但就在这一百多米的街道上,却是人山人海,大家都像是缺衣少穿的人,拿着钱不停地拥到这里。

这里这样茂盛的年代整整持续了十几年。

在一个大单位的门口,这样的经济状态却是封闭的,有几家黑人黑户,在无可耐合之下,只有挺而冒险。

自己做着一个破烂的没办法说的货车,那简直就是个凑合,只要四个轮子不倒,其它地方就会被它支撑着,像个一个个破烂不堪的乞丐一样。

他们天天把摊子摆在单位门口的地方,那是这个单位工人上班唯一的出口。

早晨的生意还是很好的,两三个小时的生意就能赚下不少的钱,然而,货主却永远都像乞丐一样,显在这个大门口,然后张着笑脸儿笑迎着大家。

他永远都不会说他已经富起来了,他们做了这样一个小生意,还嫌不够,又打起了炉灶,炸开了油条和糖糕。

这几个摊的男人要在厂里面去上班,只有女人和孩子守着这个摊子。

其中有一家姓郝的陕北人,他做生意又有特点,别人都在做一个生意之事,他已经做到了两个到三个生意了,就是这样,他还嫌不够,因为他的子女太多了。

他打发着大女儿骑着自行车去到外面卖冰棍,打发着二女儿去收鸡蛋了,有很多在厂里边的老同事就跟老郝在一块儿骗闭传。

说:

"你挣那么多钱干啥,就一个儿子,上面四个都是女子,你以后的钱花都花不完,你看你那老大老二闺女,人又长的俊俏美丽,又会做生意,你不用愁了"。

老郝却不这样说,也不这样想。

他总是对大家说,他永远都是穷光蛋,永远都是没办法活的人,永远都是祈求单位给他解决户口的人。

一天早上,单位工人正在上班,老郝放下了摊子去买了一个烧饼然后他在卖面皮的摊子上大声的吆喝地喊:

"我没有钱,我还要上班干活,我不能专门去吃面皮,再吃烧饼,因为我没有钱,我吃个烧饼就行了,你看你们都有钱的,你们都是一人一碗面皮的吃着,我拿烧饼加一角面皮就行了。"

他的喊叫并没有引起更多猛劲吃面皮的人的注意。

到了第二天,就有不同的人也开始用烧饼加面皮了,加油条,第三天,第四天,越来越多的人用烧饼加面皮加油条。

他可能就是这里第一个用烧饼夹面皮的人。

人穷了则思变,穷了则实在。

因为没有钱,没有经济来维持生活,只能放下架子,用最实际的办法来生活。由此可推出羊肉泡,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原因而形成的?单吃羊肉肯定很贵,而泡上馍又能吃饱肚子,而且也混吃了牛肉羊肉,两全其美,我想羊肉泡的来历也是这个原因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