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清风不识字文海里的一盏明灯

“磨”出好作品

2022-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冯俊龙

谁能想到,在写作这条路上,7岁的侄孙竟然成了我的老师。                       

那是一个比较阴冷的周末,我有事去找在公司上班的侄女。在她家里,我看见7岁的侄孙拿着一把砍刀,在削一块不规则的木疙瘩。以为是小孩子好玩,我提醒他“玩这个太危险,小心刀伤着手,去玩别的吧。”侄孙认真地对我说:“我要做把枪。”

“做什么枪?这个木块做枪,很费事的。况且,只一把砍刀,也做不成枪啊。”我笑。

“慢慢来吧,反正我爸允许我每天可以有半个小时专门做这件事。”侄孙的眼睛里射出坚定的光。

“每天半小时?可能你玩一天两天,早把这事给忘了。”我再笑笑,心里想的话没有说出口。

也许是看出我眼里的不信任,侄孙不再理我,低下头专心致志地砍那块木疙瘩,旁边还放着一本书。

过了几个月,侄女带着她儿子到公司,我看见侄孙手里握着一把木制的玩具手枪,神气活现地在办公室跳来跳去。我问他:“哪里买的?做工这么粗糙?”

“我做的。”小家伙很快回答,但有些不乐意。接着从一个背包里掏出一张砂纸,仔细地打磨起来,口中还念念有词:“还没做好嘛,还在继续修整嘛!再等一段时间,你再看看……”

我从敞开的背包里,看见里面除了砂纸,还放着铁锤、凿刀、刨刀等几种小号木工工具,有些吃惊:“这……这把枪,就是那、那个木块?”

“对啊,我爸说话算数,我每天都有时间做这件事。你看,”侄孙说着,从背包里拿出一个ipad来,点开一个播放怎样做玩具的视频,指点着对我说:“看,这就是妈妈帮我请的老师。妈妈说,只要坚持,铁棒也可以磨成绣花针。但是,做成一件事,还要讲究方法。”

“你,你为什么不买一把枪,而要自己做一把?”我更加好奇起来。

“这是我送给自己的礼物。”侄孙宝贝似的捧着玩具枪,神情肃穆。

我想像着侄孙一刀一刀地砍着木块,一凿一凿地剔着玩具枪,一块一块的木屑掉下来,木块慢慢变成他想要的样子,那是需要多么坚韧的耐力,更需要多么顽强的信心。能把一块木头变成自己想要的枪,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一个小孩子,为了心中的梦想,竟然坚持了这么久,并且能懂得这么多方法和道理,我不禁肃然起敬。

忽然,我想到了我写文章。

阅读是积累材料,思考是决定如何写一篇文章,文章在心中有了个大致轮郭,或者要列好题纲,然后才开始写作。写好初稿后,就是打磨文章。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但我们花费了多少时间在修改自己的文章上面?像我这个侄孙这样,专注于一件事,日积月累,坚持不懈,终有所获,我们的耐心其实远远不够。

说起耐心,我觉得这是每位写作者最大的问题,更是我自己最应该注意的问题。

读书学习要耐心,观察生活要有耐心,写作文章更要有耐心。凡此种种,其实在平常生活中就可以养成这种习惯。比如照相,你看好多人特别有耐心,拿着手机或者端着相机,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着所摄人或物,远近高低,光线背景,曝光聚焦,趋前退后,左瞧右看,手如负万斤之重,迟迟不肯按动快门。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效果,肯定差不到哪里去。

写作时选择文章角度,包括选取所用材料,也如照相取景一样重要。好的照片,不管景物繁简、人物多寡,哪怕只是一朵花、一段枝条,或者一个人物背影、一个眼神,只要角度适当,背景恰宜,也会成为经典之作。好的作品在完成之前,就需要好好设计,在完成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打磨。打磨的过程,其实就是仔细剔除多余的部分。一气呵成的好作品固然不少,但细致审订同样重要。

不管是先订题纲,再往里填材料,还是随心所欲,边写边想,好文章都是靠修改出来的。小到字词句,大到段落结构,都需要在规范和正确的范围之内。文章中的点睛之笔犹如明珠,会给文章增彩添辉;文章的标题,更是画龙点睛。只有不断斟酌和推敲,才会使文章做到简洁、有力,有吸引人的新意,容易得到读者的认可。

而所有这些,都是靠时间和精力“磨”出来的。形成自己的特色,不但要有老师引导,而且还要学会从不同维度、不同时间段来观察自己的文章,特别是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是否符合自己原本的设想,表达出来的效果,是否达到自己当初的愿望?只有坚持不懈,才会删减得当、增补有序、调换合理。

万事贵在坚持,成功指日可待。只有一句一段地精研细磨,一篇好文章才会夺颖而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