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言三国:三国奠基人之张松
文 | 乄妖乀
小说中言及张松,字永年。因为正史中与张松有关的记载很少,作者并未找到相关记载,故而借用了广汉彭羕的字。实则据《华阳国志》载,“南安将军张表,字伯达,成都人也。伯父肃,字君矫,广汉太守。父松字子乔,州牧刘璋别驾从事。”故而张松,字子乔。
言及张松相貌丑陋,亦仅是小说剧情需要,正史中并未提及。
然据《益部耆旧杂记》所载,“其兄张肃有威仪,容貌甚伟。而张松为人短小……”张松身材短小,自是不比兄长有威仪,但其兄容貌甚伟,兄弟二人即使同父异母,相貌亦不会差距如此之大。
既然如此,小说中言及张松过目不忘,倒背如流,又是否属实呢?
参《益部耆旧杂记》所载,“张松虽是放荡不治节操,然识达精果,有才幹。刘璋遣诣曹公,曹公不甚礼;公主簿杨脩深器之,白公辟松,公不纳。脩以公所撰兵书示松,松宴饮之间一看便闇诵。脩以此益异之。”
即小说所言,尚有据可依。但面对的却是杨修,而非曹操。
张松于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之前出使许都,并非在建安十六年(211)。受到曹操冷遇后,直接返回益州并未赴荆州。
建安十六年(211),张松向刘璋建议请刘备入蜀,然刘璋却派遣法正去荆州见刘备。刘备入蜀后,便北上葭萌,直至张松给刘备写的密信被其兄张肃告发而被刘璋处死,实际上两人并未真正碰过面。故而张松从未面见刘备进献益州地图,而是刘备曾询问张松蜀中兵马粮钱等情况,张松方才绘制地图于刘备。
小说为了凸显刘备的主角光辉,故而将没有关联的两件事,有意的结合在了一起。
《三国志·刘璋传》中载,“璋闻曹公征荆州,已定汉中,遣河内阴溥致敬於曹公。加璋振威将军,兄瑁平寇将军。璋复遣别驾从事蜀郡张肃送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肃为广汉太守。璋复遣别驾张松诣曹公,曹公时已定荆州,走先主,不复存录松,松以此怨。”
换言之,张松已是刘璋第三次派遣使者面见曹操。
刘璋派遣阴溥向曹操示好,我们无需解释;然刘璋二次遣张肃送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于曹操,却是用意为何?是否以送礼为由前来探听虚实?更何况曹操平定荆州后,刘璋三遣张松再次前来,其用意不言而喻。
曹操自是失去了接待刘璋使者的耐心,所以不存在曹操‘矜功自伐’之说。
首次阴溥致敬于曹操,并未记载曹操给予阴溥任何官职;而二次张肃拜为广汉太守,仍旧是在刘璋的管辖范围。张松却因曹操‘不复存录’,而就此而心生怨怼,完全于理不通。
从其兄张肃告发张松反叛来看,兄弟二人感情并不亲密。或许因其兄张肃被曹操拜为广汉太守,而自己遭到冷遇,而对曹操心怀怨怼。
但兄弟二人此前皆是刘璋别驾从事,职位相当。从张松能够轻易说动刘璋改弦更张,并成功说服刘璋邀刘备入蜀,说明张松在刘璋心中地位很高。故而张松因兄弟阋墙而叛变刘璋的可能性极低。
综上所述,张松背叛刘璋,并非因被曹操冷遇而一时冲动,而是张松知晓刘璋无力守护西川,方才提前审时度势而已。
习凿齿论曰:‘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于数十年之内而弃之于府仰之顷,岂不惜乎!’即曹操因矜功自伐而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然而张松‘疵毁曹公,劝璋自绝’,其真正的原因却是‘会曹公军不利於赤壁,兼以疫死。’
因为如果曹操成功占据了荆州,西川则孤立无援,完全处于曹操的包围之下。如此张松是否有意投靠曹操皆不重要,因为局势别无选择。
然曹操却在赤壁之战中败北,让张松看到了千载难逢之机遇……
此时荆南之地被刘备占据,让张松有了更好地选择。与曹操相比,刘备势力弱小,此时投靠更显雪中送炭,且刘备与刘璋同宗,张松在刘备入蜀的计划中,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到时自是厥功甚伟,平步青云。
故而张松看重刘备完全是根据当时的局势而定,而非小说中的主角光环。
至于影视作品将张松之死,归于庞统之计,前文已有言及,完全是对庞统的一种吹捧……张松暴露,刘备不仅损失重要内应,出兵亦难以做到出其不意,且对于刘备而言,更是会丧失人心,绝对是得不偿失。
就人品而言,张松之背叛也许为人不齿,最后人头落地,亦或是咎由自取。
但张松之‘背叛’,加速了刘备入蜀之进程,使得曹操对于时局的把握出现了偏差,导致刘备成功在曹操攻占汉中之前,完成了对于益州的控制。最终奠定了三国鼎立之格局,成就了刘备帝王之基。
故而张松在三国历史中的地位,绝对称得上‘举足轻重’……
关灵净妖❤妖化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