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怎么教《让学生学会阅读》二
一、什么是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内容和表现形式浅显生动,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以上是比较书面的一种,我更喜欢下一种解释。
木心说:“神话是大人说小孩子的话,给大人听的。”那么,童话就是大人说小孩子的话,给小孩子听的。不管是眼睛看,还是耳朵听,它是专为儿童的。所以,童话是一种以幻想、拟人、夸张和象征为主要表现特征的儿童文学样式,是一种最有儿童味的人生叙述。按内容,可分为文学童话和科学童话;按人物类型,可分为拟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和超人体童话。
儿童思维的最大特征是泛灵性,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是活的,都是奇幻的,这种独特思维成就了童话;反过来,儿童又在童话里无意识地宣泄着自己的情绪,释放着自己的焦虑,获得游戏般的快乐体验,童话又塑造着儿童,“即使儿童后来长大成人,这些无意识中的内容依然会存在于心灵深处”。
二、童话怎么教
1.不同的学段,教学有所不同
张学青老师说:“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只要让故事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形象就是大大的成功——形象的力量在于对未来的潜在理解——形象有一种天然 “觉醒”的能力,学生可以在长长的岁月里慢慢体会,而“解释”往往会削弱它的力量。”对于低段学生而言,童话是用来讲的。
中段童话教学的核心,蒋军晶老师认为不是讲述,不是理解分析,而是让孩子进入童话,融入童话,忘掉自己,成为童话的一个角色。三四年级的学生对还原人物、还原环境很感兴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非常喜欢通过表演进入童话。
2.发现童话的叙事特点
无论是讲童话还是演童话,都要迅速记住童话。但尽快记住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努力去发现童话的叙事结构。
(1)民间童话叙事的固定模式首先体现在开头和结尾。
“从前------”这样的开头虽千篇一律,却能够让我们在这种叙述基调中找到一种神秘的认同感,这个词让我们从现实生活走进了童话的世界。这种时间上的疏离所设定的陌生感能够制造惊异的阅读效果。
童话一般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又将故事里的儿童从非现实带回现实中,并暗合了他们的阅读期待,经历了故事中的险情,获得了最终的心里满足。
(2)民间童话叙事的固定模式还体现在中间的结构上。童话的结构有:反复(并列式反复、递进式反复)、对比、循环法、现实与幻想结合法、包孕法、巧合等。常见童话结构有三种:一是按“原因、经过、结果”叙事的因果结构最为常见;二是反复叙事结构,包括“并列式反复”如《小壁虎借尾巴》,“递进式反复”如《七颗钻石》,“并列递进式反复”如《小蝌蚪找妈妈》,“三找”是并列式反复,“三变”则为递进式反复;三是按事情或事物的发展过程来叙事的结构,如苏教版《世界多美啊》写的就是小鸡从“壳内—洞眼—壳外”看世界的生命之旅。教学时可按“解结构—用结构—化结构”的思路进行。
3. 走进童话人物。
在童话里,情节与人物到底孰重孰轻?要依情况而定。一类是重情节的,人物只是推动情节发展的行动要素,旨在讲述故事里承载的意义,如《小马过河》。一类是重人物的,情节只是揭示人物命运或性格特征的载体和推动力,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不管哪一种,都应引领儿童经由情节和语言走进人物。从而让一个个童话里的人物也走进孩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