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10-2)不一样的曾国藩:初识修身改"涤生" 岳麓书院奠学基
新(10-2)不一样的曾国藩:初识修身改"涤生" 岳麓书院奠学基
前明大儒善本《了凡四训》
曾子城随着元堂山长的指引,如若自已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受命运所摆布,就必须努力学习前人的智慧,提高自己的本事,从而积极向好向善,不断提升自我修养,不断完善自己方可。山长进而告诉他,要想获得好的方法,就去读前朝袁黄袁了凡的《了凡四训》。
于是,子城就开始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完成日课需要完成的内容后,大量阅读前朝留下的很多著作。特别是对《了凡四训》进行了深入的研读与效仿。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语取自明朝袁了凡所著善本《了凡四训》的典故。前明的袁了凡,又是何许人也?《了凡四训》又是什么东东呢?
曾子城就是带着这样的好奇与疑问开始了对大儒及其著作的追寻:
首先,对袁了凡的个人履历和成就进行了解。袁了凡,是明朝袁黄(1533-1606)的号,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
袁了凡是明朝重要思想家,是当时所知历朝中纺第一位具名的善书著作者(注:好书;善本书。巧于文章。指擅长书法等之意)。
他知识渊博,思想深刻。所著的《了凡四训》融会道教哲学与儒家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在社会上流行一时,深受时人及后人追捧及效仿,对推动社会向善风气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袁了凡,于嘉靖十二年(1533年)出生于嘉善县(故居陶庄镇), 年轻时聪颖敏悟,卓有异才,为万历初嘉兴府三名家之一。
万历十四年中(1586)进士,十六年授宝坻知县,颇有政绩,被誉为"宝坻自金代建县800多年来最受人称道的好县令"。1606年夏去世,享年74岁。
曾子城简直是找到了知音,于是就更加如饥似渴的全方位研读他的著作及其思想,并为其非凡的成就和个人魅力所折服,也为其"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的思想所鼓舞,决心成为一个有大志、成大事之人。
子城专门对其思想架构抄录出来,作为座右铭时刻警醒自己。
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是袁了凡的传世名作,共11600多字,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篇文章组成。
在《了凡四训》里,袁了凡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告诫世人不要被"命"字束缚手脚,要自强不息,改造命运。
袁了凡及其《了凡四训》对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改造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此可见,曾国藩对《了凡四训》的推崇是发自内心的。
读后则改号为"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并将其列为家训中子孙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
未完待续,请看:
新(10-3)不一样的曾国藩:初识修身改"涤生" 岳麓书院奠学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