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伯乐话散文
文/阿斌
从2月4日担任散文伯乐(含试用期),至今将近三个月时间了,每天和作者的作品打交道,读了不少好的散文作品,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有一天,一口气拒绝了19篇散文投稿。平时,每天要和作者聊散文的写法和注意事项。
所以,今天阿斌和大家聊一聊有关散文写作的那些事。
一、散文文体的特点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时期。
北宋时期,曾巩做为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积极参与欧阳修的新诗文运动,主张“文以明道”,将散文按文体分为三大类,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和写景议理散文。
《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
在现代文学中,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文学作品和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如果我们一定要将散文进行分类,我们可以分成:
记叙类写人的散文,例如:烟火易谋生的《美丽姐》,风无情五七的行车200里
记叙类写事的散文,离九思的《棋局人生》,素心执画笔的《清明穆思——那些被父爱深深窖藏的岁月》
议论抒情类散文,例如:三秋桂子的《爱的境界》,跳舞的椰子糖的《满天星——做自己的主角》
写景抒情类散文,例如:云起龙飞的《三台山梨兰会》,暖意昔涩的《花开几朵闻花语》等。
游记类散文,例如:云行笔记的游记散文。
影评书评类,例如:小溪上的花瓣的《跌宕起伏的好剧《赵氏孤儿》》等。
书写心情随笔类散文,曾忆文清的《有一天,我想成为别人》,梅美生活的《不期而遇温暖》等。
其实,对于散文我们并不陌生,每个人都会写。我们从上小学时就开始写记叙文,记一个人,或记一件事。到了中学,依然延续着这样的思路,只是增加了一些写作技巧,比如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例如,在小学时可能写过“我的父亲”,到了中学,依然写“我的父亲”,但明显增加了文章的深度。
二、散文写作的要求
如何写好散文,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立意新颖。所谓立意,就是一篇文章所要确立的文意。它包括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情感脉络、修辞方法、抒情方式等。散文的'意'是蕴藏于深厚的生活土壤之中的,在于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会,在于视野开阔的思想高度,在于日积月累的生活厚度,在于烟波浩瀚的知识广度。
例如:南飞雨燕的《这个大年 我们隔屏团圆》。
这篇作品立意很好,作者记录了自己真实的生活,又恰逢春节时期,因为疫情不能与儿子团圆,她选择了手机隔屏团圆的方式,不仅抒发了个人情感,又体现了时代的印迹。
第二,构思精巧。构思是作者对自己熟悉的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加工、提炼的过程。它包括材料的运用、选取,布局、谋篇,手法、体裁等。比如同是写故乡的散文,究竟选取什么样的角度去写,是写故乡的风景,还是写故乡的亲人。在构思阶段,把这些想清楚。
例如:并安说的《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这是一篇写故乡的散文,写故乡的美景、写美食,字里行间美文美食、美诗美酒,读来是一种美的享受。这篇文章在布局、谋篇、手法都可以称为上品。
第三、创造意境。意境,是指散文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简单地说,就是散文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统一。这里意是灵魂,境是血肉。意高则境深。散文的意境应是诗的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
散文区别于其它文学体裁正是它在意境表达方面优于其它形式。因此,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既要有精神见地,又要有优美的意境,还要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意境深远、言语优美,形式自由,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写作的追求。所谓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正是文字贯穿在这个意境之中。
这是个寓言式的散文故事,用两个小枇杷不同的成长经历,寓意不同人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人生。环境可能对成长带来一定的阻力,但这不是根本原因。成长的原因在于坚守初心。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这篇散文正是告诉给读者这样的道理,文章浅显易懂,却富含深意,启发人奋发有为,拼搏向上,给人以力量。
第四、真情实感。散文写作要求有真情实感,反对矫揉造作。只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无论写人,还是写事件,都要有真情实感。写出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且这种真情实感应当是人类共通的,而不是自说自话的个人情感。
王国维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这里的“真”与“深”最为着眼。
例如:预约南极的《爸爸的花园,我成长的乐园》。
这篇散文记录了女儿对父亲的思念。爸爸的花园,不仅是一物理概念,不仅是孩子成长的乐园,这个花园,更是“我”的精神乐园。在这个花园里,花草、孩子都得到了滋养,爸爸是最好的园丁,培育着他的学生和子女。在这个花园里,不仅有当年爸爸种下的花,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宽容,懂得爱和无私奉献”。
这篇散文经过了作者多次的打磨修改而成。字里行间处处在“真”与“深”上下了功夫。
第五、语言表达。散文语言表达非常重要,散文的语言要美,既不能是干瘪的书面语言表达,又不能偏重于口语化的表达,在展现作者内心表达的同时,语言在整体上清新优雅,凝炼而充满美感。可以用对比、比喻、拟人、照应、联想、想象、象征等技法,来烘托、渲染,做到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等,增加作品的文采。
例如:玉羽于飞的《童年的那片山山水水》。
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作者以恬静散淡的笔触回忆了童年往事。童年是一首歌谣,日子是一串串音符,跳跃在指尖,飞扬在五线谱上,唱着唱着,就长大了。童年是小鸟遗落在花园的一粒种子,生根,发芽,沿着藤蔓触碰手心,记忆顺着脉络回溯。
作者就是这样顺着时间的脉络回溯童年的,春天播下的是种子与希望,夏天烈日下的双抢,秋天万物繁盛丰沛,生生不息的劳作,忙碌又快乐。到了冬天围着火炉取暖。从花鸟草虫的行迹中去聆听大自然的乐音,在山山水水间去寻童年草籽花的清香,在那记忆的深处,留下的是美好。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读起来亲切自然。
第六、拓宽视野。在散文写作中不少作者前期都有较好的积累,在行文过程中灵活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写出的文章比较有文化底蕴。这样的文章比较耐读,能够给读者以启迪。
例如:云行笔记的『云 . 游』恒岳笔记(终结篇)再见,恒山。
作者云行笔记以撰写游记散文见长,据作者自己说,他十分喜欢余秋雨《文化苦旅》,因此爱不释手。他的游记散文,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那这就是在纵情于山水之间,在描绘山水朝暮及四季变化的同时,记述了当地的人文历史与古今故事。而不是单纯地记录旅游行程。
云行笔记读书广博,眼界开阔,历史知识积淀丰厚。这是形成他游记散文风格的必要条件和基础。他利用渊博的历史知识,丰厚的文化内涵,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这就是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追溯与记录,将历史与文化相融合,将历史与现实比较,展现给读者的不再沉闷的历史,而是中华民族的情怀,也因此形成了是云行笔记的独特风格。
三、散文写作常见问题
在这近三个月的散文伯乐推荐实践中,看了大量的散文作品,有一些作者的作品存在以下这样的问题。
1.自说自话。有的作者,写一些自己生活中的小事。不是小事不能写,要小中见大。如果单纯地记录生活琐事,就成了自己的流水账,或是私人日记。这一类作品,在立意上不明确,在选材上没有精挑细选,缺少对文章的提炼。
以小见大,可以参看Thebookworm的《玻璃茶壶》,这是一篇以小见大的散文作品。用小茶壶讲出了大道理。
2.缺少主题升华。这是简书中最常见的散文作品。很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或一个人,洋洋洒洒写了不少,为什么要写?目的不明确,要向读者传达什么样的信息也不清楚,不懂得散文的美,不仅在于散文的文字之美,更重要的是在文字背后折射出的思想内涵是什么,在文章的结尾缺少对主题的升华,使得文章本身缺少力度。
3.过于私人化。有的作者写的文章过于私人化,写个人情感、个人生活,这类文章可以是私人日记,但一旦发布出来,就应当考虑读者的阅读体验,要给读者以美感,而不是为了博得同情或理解。
记得有一次看了一位作者的文章,我说:“你这篇是很私人化的日记体。”作者说:“老师,你眼睛怎么这样尖,就是写的日记。”我和她说,这类文章写后私密,留给自己看,而不适合放在大众平台上。作者接受了我的建议。
希望热爱散文写作的朋友们,大家一起讨论,写出优美散文,提升审美情趣,传播人间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