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直言相谏,什么时候鼓励他人?

2019-11-08  本文已影响0人  橙真玩橙时

被直言相谏的福报

先讲讲我自己曾经被人直言相谏的体验:

有一次我去上一个我非常尊敬的人生导师的课程,所有的人都在排队去问他问题,我也不例外。

我去问他说:我想做XXXX,导师第一句开口就说:你在这方面还做得不是很好啊。

我哭丧着脸回家。帅哥看到我那个表情,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还没开口说话,或者正尝试着开口说话,眼泪就掉下来了。一边哭,一边只说了一句话:“导师说我做得不好。”

帅哥一下傻了,因为他一年也没见过我哭过几回伤心的泪水。那次的泪水,不是因为伤心导师对我说话的直接,导师说的话背后是大爱,自己从头到尾都很清楚,而是因为我内心的沮丧,因为自己之前所付出的所有努力,也因为当时自己内心状态的疲劳。

这句话如果是别人说的,自己心里可能就是难受几下,是自己这么尊敬的导师这么说,那就心里很在意,只能自问自己“所以这样还不够?”。

然后,再接着继续前进。如果导师说不够,那么我就更认真地去做。哭完以后唯一的想法就是:“下一次再见到导师,我要有长进。”

对自己可以尽可能地直接,犀利,也可以接受别人以这样的方式对自己。因为只要自己不失温柔地自我陪伴就好了。因为现在的自己已经不会因为听见一句对自己的什么评价就觉得自己糟糕头顶,继而失去客观自我判断的能力,失去自知自信。

事实上,当自己练就一颗强壮的心脏,可能还会觉得这样的直接与犀利很好。因为这样干净利索,一点也没拖泥带水。因为有的时候,成长这件事,就像战士行军,越直接越迅速,就意味着离前方又迈出了有力的一步。

就像那句藏区的那句老话:“你得有足够大的福报,才能挨上师一顿打。因为如果自己弱不禁风,上师就只能笑脸相迎。”

鼓励与爱的的语言

人可能时常会需要自己提醒的一点就是:别人不是自己。

怎么对待别人,取决于自己有能力做到多少,且更加取决于别人需要什么。

就像这个值得思索的问题:对他人,什么时候直言相谏?什么时候有所保留,甚至只字不提?什么时候鼓励嘉许?

在我个人目前为止的体验里,有如下几点:

一:永远不忘用鼓励和正向肯定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支持,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好棋。

忘了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喜欢去夸人的了。而且当他人说“谢谢夸奖”的时候,我总是会说:“我说的是事实。”,他人还会会心一笑,因为Ta也会觉得,我说的确实是事实。

我对鼓励和肯定的第一个定义就是:真诚。真诚地看见别人。因为真诚,就会希望能够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是真心所言,感觉到自己真的是有看见对方美好的地方。

能够激发出一个人最深潜能的一定是爱的语言。

一颗强壮的心脏也会有抵不过直接犀利的话语的时候。

因为,但凡是人心,都有脆弱的时刻。

如何直言相谏才好?

二:我认为直言相谏最好的分寸是:一方面以对的语言直言相谏,一方面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被看见,被支持。

首先,好的直言相谏永远是能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是“对事不对人”。夹带个人情绪的评判就已经不再是“直接犀利”的范围内了——这就是“对的语言”。

且好的直言相谏也不该是“好为人师”。能够区分二者,就是一种我们想要不断习得的智慧。

被看见,意味着可以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设身站在她的位置上。

被支持,意味着不管自己说了什么话,自己都能够让对方清晰感觉到的陪伴。

有一次,我的女友和我提起在几年反反复复出现的烦恼,她所说的一些事情和人让我当时感觉就不太对,我说我陪着她打电话,给她出主意核查事实,打完电话看着伤心的女友,我直接就说:“这样的事情,你怎么会看不清楚!你怎么能看不清楚!”

然后我又说:“我之所以用这种语气和你说话,是希望你可以清醒。之前所有切那么多来来回回的苦恼都是因为没有真正看清楚。”

女友说:“我知道。”

我这么直接地说,会让她很清醒地看见她曾经没有看见的,她知道。

同时,我能那么直接也是因为,我们熟识,我们当天也在一起,我们还一起吃完了她那天带来的自己做的便当。我的看见和支持就在现场。

有另外一次,我就感觉自己没有拿捏好了:

一次和一个刚刚认识的朋友就一件事情,礼貌地提了一下建议,说我可能冒昧了,希望不要介意。

Ta说Ta很乐意多听到一些真实的反馈。我听到Ta这么说,后来有一次我把一些她可以考虑尝试更改的地方提了出来,我感觉她的回复成了礼貌地感谢。

在那个时候,我就意识到自己忽略了。我忽略了:她当然主观上希望听到忠言,同时,可能那个时候Ta并不需要别人建议的进言,Ta真正需要的只是需要身边的人的支持和鼓励就可以了。

我后面自我反思了一下。在成为顾问的过程中,这个身份有的时候也会让我越发说话直接,因为谁不希望自己付费的顾问是可以尽可能高效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呢。

不过,依然要是以对方真正适合和需要的方式。

就像我对顾问这个角色的切身体会是:除了专业性的建议以外,能够给自己的客户赋能,是另外一件关键的事情。或许很多时候,我们想做的事情,缺的不是方法,而是力量和信心。

分寸则在于,过犹不及。自己说的话,再对再真,一旦超出了对方当时的心理状态,冲击过大,并不会为对方带来真正有益的影响,那不如不说。且心理素质再好的人都可能有哪天心情很糟糕的时候,在说话的时候,不能全凭自己对对方的印象,而是要用心感受当下的对方。

我相信的是,无论使用的话语是什么,最重要的都是,我们让它真正成为可以传递进入对方内心的爱的语言。

愿我们用语言说爱,用爱说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