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和屁股痛 (说说学英文的那点事)
我不是英语科班出身,虽说大学时过了四级,但因为对那位极其矫揉造作的英文老师反感,就没有继续冲刺六级。现在想来,那位女士上课苍白无聊是一个原因,为自己偷懒找理由更是不可回避的原因。
出国时,已是大学毕业十多年后的事了。那些年,职业与英语没有半点关系,自然是不会去读英文记单词了。以致出国以后,因为英语吃过诸多苦头。那是后话。
刚到加拿大时,上语言班,改换专业上大学,也是着实折腾了一阵子,但在国内多年的哑巴英语还是没有得到改进,读得清清楚楚,听得模模糊糊,说得结结巴巴,写得混混沌沌。每每陷入困境,几乎让人捶胸顿足。
接着毕业发简历,电话面试,正式面试。
我在国内大学毕业的时候,还是国家包分配的阶段。除了每年要开课给同仁批评探讨,何曾经历过面试更何况还得自己不熟悉的语言!
但练兵多日,如果不出去真刀真枪地拼一场,对自己着实无法交代。半途而废,不是我要的结果。
据职场前辈介绍,电话面试最好办,先不接来电,听对方留言心中有数后,再回过去。
话虽如此,还是多次败在磕磕碰碰的口语上。专业是新专业,我根本就没有实践经验,这是无法回避一个硬伤。语言又是磕磕碰碰不利索。如果没有第一份工作就永远没法攒经验。如果没有工作环境语言也难突破。年纪不轻,障碍重重.......
找到第一份工作时,电话面试尚可。正式面试时,我已经经历过太多,也基本熟悉面试过程。遇到其中表述不清的,我不禁自我解嘲,你知道的,在多伦多糟糕的英语也不奇怪哈哈哈!
事实上我不知道的是,这是一家本地人的公司,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是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后裔。也有几个有色人种,而他们也已是移二代移三代,不带外来口音。
我应聘的职位是财务,兼人事。偶尔要接电话。
接电话无疑是最大的挑战。因为我得把话说清楚,还得明白不同口音的来电。且不说难懂的印度口音我得 big pardon许多次,如果遇上喃喃自语类来电,简直要命。多重复一两次,对方会极度不耐烦。请他们提高声音时就说Speak loudly please,好像是从一个印度人那里学的。如此重复多次,并没有觉得不妥。
直到来了一位新的销售代表,就坐在我边上的隔间。他突然忍不住的噗嗤一声,让我脸红。一定是哪里有错。但若直接问,他会说很好,没问题。这些加拿大人,动不动把 nice , good, awesome 挂在嘴边。他们是轻易不批评人的。直到有一天,清清楚楚地听到他请对方 speak up a little bit,才明白用词不当。
后来,能自如地接电话和聊天,主管才告诉我,当初她可是非常担心我能否胜任。最初一段时间我的表达在他们的语序里总是倒过来的,好生猜疑......
其实我何尝不是,怕自己说的人家不懂,怕人家说的我不明白。最初的一段时间,想来我们都是惴惴的。
尤其不理解的是俚语。我常常告诉她某某问题让我头痛 big headache, 可她告诉我客户赖帐真是让人屁股痛 pain in the ass.
某一天,我们在做年结时就一笔账争论不休。她突然说,嘿,你现在居然连争论都没问题了?!
回首走过的路,曾经的碰撞,痛苦,惊慌与焦虑,都已烟消云散。前方的路还很长,那就带上自信和微笑,继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