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15- 杨继盛,大明的风骨
杨继盛,大明的风骨
如果杨继盛在37岁那一年死去,他也不过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中级官僚,最多也不过给他加上一个好官的称谓。杨继盛在狄道地区主持地方政务的时候,为官清正,政绩颇佳。据记载,狄道地区番人与汉人杂居,文化落后罕知诗书。杨继盛在狄道期间兴办学校、疏浚河道、开发煤矿、让妻子张贞传授纺织技术,深受当地各族人民的拥戴,称他为“杨父”。 等到他离开时,“送于百里之外者千余人”。
如果再追究下去,也不过就是发现了一个普通励志人物的典型而已。杨继盛出身贫苦,少年时代一边放牛一边苦学不缀,三十二岁进士及第,终成正果。但也就是如此了,杨继盛最后大概也就是个四五品的普通官员,他这样的经历在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毫不稀奇。
杨继盛(1516年6月16日 -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明朝中期著名谏臣。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杨继盛登进士第,初任南京吏部主事,师从南京吏部尚书韩邦奇学习律吕。后官兵部员外郎。因上疏弹劾仇鸾开马市之议,被贬为狄道典史。其后被起用为诸城知县,迁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在狱中备经拷打,终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遇害,年四十。明穆宗即位后,以杨继盛为直谏诸臣之首,追赠太常少卿,谥号“忠愍”,世称“杨忠愍”。后人以其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有《杨忠愍文集》。
他人生的巨大变化始自于他37岁这年干得一件事情,以及他在其后三年中的经历。他所遭受的残酷折磨,和他令人瞠目结舌的表现,让杨继盛名垂千古。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杨继盛不满权相严嵩对朝政的把持,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引起朝野震惊。可叹的是,杨继盛在这篇著名的上疏中,犯了一个技术性的错误。他没有深刻体察嘉靖皇帝的心思,在痛斥严嵩专权误国的同时,不恰当地提及了一些关于当时两位藩王,即裕、景二王评论朝政的内容,这就犯了明朝政治生活中藩王不得干政的大忌。这个漏洞被老奸巨猾的严嵩大加利用。结果没扳倒敌人不说,反倒招致嘉靖勃然大怒,将杨继盛即刻下狱查办。
就这样,在明朝著名的昭狱中,杨继盛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三年后,最终被严嵩一党设计杀害。
最令人动容的场面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在狱中,杨继盛创伤发作,于半夜苏醒过来,摔碎瓷碗,用手拿碎片割腐肉。肉被割尽,筋挂膜,他又用手截去。为他持灯的狱卒颤抖欲坠,杨继盛却意气自如。
杨继盛下狱其间,他的的妻子张氏曾经向朝廷上书,恳求以自己的死为杨继盛换取一个效命沙场,戴罪立功的机会,未果。杨继盛被执行死刑后,张氏不久后便殉夫自缢。
这对夫妇是大明的风骨。
杨继盛死后十年,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严世蕃被判斩首,在行刑前大哭一番,严嵩被没收家产,削官还乡,无家可归。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四月二十一日,严嵩在贫病交加中去世,终年八十七岁。他死的时候,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更没有前去吊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