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想法散文

006-读书 |《大地上的亲人》

2022-01-06  本文已影响0人  细雨湿流光20

今天读完了2022年的第一本书,《大地上的亲人: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一部非虚构文学作品。

这本书的作者黄灯,是一位生活在珠三角的二本高校教师。为什么会读到这本书,是源于许知远的《十三邀》访谈节目,新的一季第一集。看节目对黄灯的人文关怀、悲天悯人所感动,所以找她的作品来读一读。

《大地上的亲人: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是黄灯历经十多年对自己的家乡、亲人的观察与记录,反映中国三十年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巨变中人、环境、传统、文化的变迁,记录了作者的观察与反思,读来触动人心。

书中,作者以嫁入丰三村、生在凤形村、长在隘口村为篇章,以湖南、湖北的三个乡村为线索分别记录了自己的婆家、娘家、外婆家的农村景象,记录了庞大的家族成员在经济变革的时代洪流中的起伏、成长、衰败过程,酸甜苦辣均在其中。

黄灯夫妇作为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轨迹,实现了城乡跨越,步入了社会精英阶层,以观察者的身份面对众多亲友几十年的变化,同时也看到了农村社会转型阶段的诸多尖锐的社会问题,并以文字记录下来。

几十年的社会变迁,对金钱欲望无止境的追逐,精神世界的空虚,农耕传统文化的丧失,导致在社会风气、基层组织、农村教育、违法犯罪、留守儿童、老人养老等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很多困境,沉重却无法解决。

土地的流失、环境的污染、产业化发展,大量的农民离开农村进城打工,而在城市的洪流中,缺少知识与金钱的农民,有如一叶浮萍,艰难生存,难以立足,以沉重的体力付出换得微薄的经济收入,甚至难以公平地取得应有的报酬。

在艰难的打工道路上,农民工精神世界的匮乏、城市生活的五光十色让年轻一代的农民工既无法在城市扎根,也失去了对土地的归宿感,故乡已不再是最后的家园。

传统的道德、文化丧失,赌博、吸毒等等不良风气在乡村蔓延,给多少家庭带来打击与摧毁。

进城打工,无暇顾及子女,造就了一代代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关爱与照顾,教育产业化带来的农村教育质量匮乏,对知识的追崇已不再执着。黄灯这一代尚可以实现的“知识改变命运”之路也越来越难走,即便是作者夫妇这样的双博士也对家族沉重的负担无能为力。

中国几十年城镇化变革突飞猛进,大量的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了极大的贡献,当他们老去,却只能回到乡村,医疗、养老问题无从解决,很多老人晚景凄凉。

《大地上的亲人》一书并没有给出一个可以解决乡村诸多问题的答案,作者也无法做出解答,但她让人们看到了真实的乡村景象,只是让人们看到,已经是那么的不容易。

这本书并不是毫无瑕疵,第一篇章的关于婆家家族成员的经历描述明显更胜一筹,书中也夹杂了过多的作者评述,导致全书结构松散,内容重复,有些评述感觉堆砌辞藻。但书中这句话触动人心。

“天聋地哑的悲剧,若不能用文字呈现,最后只会被生活的泡沫冲刷得无声无息。我知道,这不是个案,而是一个沉默群体的共同境遇。书写亲人的悲伤,就是书写更多和亲人一样的人的悲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