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

大别山红色教育_新县红色教育基地

2019-12-28  本文已影响0人  河南红色教育基地

大别山红色教育,培训咨询:17637673888(刘老师),大别山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在新县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教育培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大别山精神。新县拥有厚重的红色历史和丰富的红色资源,新县到处都遍布着红色的足迹,这些都是新县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大别山红色教育的现场资源,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圣地。

新县位于河南省信阳市东南部,被称为“中原南门”,新县伴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而诞生,素有“红色首府、将军故里、诗画江南”之美誉,新县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被称作“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1947年8月28日,刘邓大军六纵一部攻克新集后,设置经扶县爱国民主政府。12月,根据刘伯承、邓小平提议,改“经扶县”为“新县”,意即人民获得新生,过上幸福生活。

新县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被称作“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新县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新县这块红色土地上,先后诞生和养育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从这里飞向蓝天,中华苏维埃区域第一届运动会在这里成功举办,著名红色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由这里唱遍全中国。当时全县人口不足10万人,为革命牺牲的就有5.5万人,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著名的烈士有王志仁、桂步蟾、吴焕先、高敬亭、叶成焕等。从新县和大别山区走出了349位共和国将军,养育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43位新县籍将军和50余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留下了董必武、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李先念、刘华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

在新县西河古村落,有一棵造型奇特的古枫杨树,树龄有1100多年,树已经空洞,树洞里面能容纳下一个成年人。1932年红二十五军张体学攻打扶山寨、致和寨时,不幸受伤,随部队辗转到西河古村落,并把他留在老家西河养伤。为了躲避蒋军和地方反动民团的搜捕,被西河村民偷偷的抬进树洞里养伤三个月有余。解放后,张体学每每提及此事时,不禁感慨万千:新县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担任湖北省长、省委书记时,总是念念不忘新县,不忘西河老家,还有曾经避难的那棵古老的枫杨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牢记那段历史,为了纪念张体学,西河村村民一直保护好这棵古枫杨,渐渐的把这棵古枫杨树称之为“红军树”。

在新县箭厂河乡方湾村,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就在这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旧址建筑群建筑之一。原是闵氏宗祠,坐北朝南,背靠太平寨,面临一条小溪,门前有两株枝繁叶茂的古枫树。1932年11月29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檀树岗召开军事会议,重新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1933年7月红二十五军司令部迁此。

2006年,这里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司令部旧址西山墙上还保留着军政治部主任郑位三同志当时亲笔书写的“为保障秋收秋耕,坚决扩大红二十五军,打破敌人的新进攻”和“十月革命指示了中国工农群众的一条出路”等标语。

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保存完好书写在青砖墙上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法令草案》就在方湾村。这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法令草案》是1931年11月27日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颁布的。1932年初,传达到鄂豫皖根据地后,紫云区二乡(现今新县箭厂河方湾村)苏维埃政府主席派秘书方思归将全文书写在方湾的一面青砖墙壁上。后来,为了保护好这个历史文物,这面墙被搬到了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2016年新县人民政府将箭厂河乡方湾村青砖墙上的《中国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法令(草案)》进行了复原,并建立了纪念碑。

欢迎走进大别山,走进新县红色教育基地,近距离学习大别山革命历史,感受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在大别山红色教育中,自觉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

[免责声明]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编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