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向日葵,不勉强开成玫瑰"

2021-02-22  本文已影响0人  曾嫣红

立志做一个治愈系女孩:嫣红

关注公众号:“陈年旧事i ”,可领取恋爱干货和写作技巧

01.

 

“你家闺女有男朋友吗?对方怎么样啊?”

“有房有车吗?”

“哎呀你也老大不小了也该成家立业了...”

比起对工资方面的攀比,这些耳熟能详的话更让人无所适从。

甚至雇“假男友”躲过诸如此类盘问的邪恶想法也曾经在脑海里一瞬间闪过。

我常常感觉奔二之后的选择一直都在被生活推着走。

好像是从大人与大人之间的谈话围绕着房子、车子时,

就能很明显的体会到他们不厌其烦的语气间,想用安稳的工作为理由把你圈在自己肉眼可见的安全范围内。

然后再催着你尽快找到门当户对的另一半,最后顺理成章的结婚生子,成为全职太太。

就像绿叶变黄而后凋零,只能踏着他们过往轨迹周而复始的循环。

可世界上不是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吗?

但当我满心埋怨父母亲戚过于保守老旧的思想时,

有一次不经意间瞄到邻家儿孙满堂其乐融融的画面,再看看悄悄爬上父母鬓头的白发,

却也似乎慢慢的开始可以理解这唠叨背后的爱意和期待。

原来烟火年年,人事易老。

而最先让我出现这个想法的,竟然是因为平日里大小事都乐呵着过的女强人——我的妈妈。

又老了一岁了。这句话已经成为了我妈的口头禅。

一天之内总要念叨上几句,时而看着院子里因季节更迭凋谢的花默默叹气,

或者感慨怕看到自己被岁月偷偷吻过的眼角的皱纹而不敢再多笑。

我慢慢察觉到了变化:过去天不怕地不怕的她也开始爬楼梯没几步就撑着腰喘大气,

还有回南天时难以忍受的偏头疼导致一整晚一整晚的睡不了安稳觉。

有时候忘记了自己是否关炉火,出趟门还要折回家再确认,甚至同样的事总得跟你说上好几次...

我开始反省这些年来自己对父母的相处。

读书时忙着学习考上个好大学,出来社会了忙着工作大半年也没有回家一趟,为数不多的几次电话也被我匆匆挂断。

父母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无非是期待你披上婚纱时的幸福模样。

无非是希望能在自己有能力帮忙的时候替你分担...

我们总是占着年轻所以有恃无恐,以为来日方长,却忘了父母面对老去时的慌张无奈。

 

02.

或许有人会问,我们理解父母那谁来理解我们?

难道为了满足他们的期待而强迫自己去接受一段将就的爱情和婚姻吗?

其实不然,理解父母的善意并不影响我们按照自己的频率生活。

有次跟同事打趣说,“你今年28了父母都不催婚的吗?”

她总是淡定从容的莞尔一笑。“催啊,肯定催。

我不由得一愣。站在原地思索了很久。

朝九晚五的工作和兼职,旁人眼里的“拼命十三妹”。

发过传单、做过保洁,尝试过私房,也给小宠物做护理。

面对别人的不解和嘲讽,面前娇小柔弱的她选择了低头默默前行。

面对父母的催婚,她选择了理解和更加坚定的努力。

现在的她也收获了喜人的成果,

在广州买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子,第一辆车,甚至还带着父母四处旅游。

 

足够的经济独立撑起了她不将就的勇气。

她说,这个社会对我们有某些期望,但我们仍想用自己的频率,长成自己的样子。

我是向日葵,不勉强开成玫瑰。

 

03.

今天跟闺蜜去看了春节档电影《你好,李焕英》。

微博有人评价说, 看这部电影千万不要画眼妆,一定要戴两个口罩。

果不其然,提前准备好的纸巾意料之中的伴随着电影的谢幕用完了。

特别是张小斐的那句“我宝...”一出来,直接戳中心里最柔软的点,个个哭成泪人。

真的就一瞬间的事,思绪仿佛回到了从前和母亲的点点滴滴。

后来还一直跟闺蜜在感慨,

原来比起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过年式催婚更像是我们生活的底牌。

因为那藏在催婚里的温暖和牵挂,那让我们厌烦的唠叨或许正是别人心心念念却不可得的奢望。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

好好珍惜生活中的“李焕英”吧。

愿我们终能开出属于自己的花。

喜欢文章,可分享给身边人看。

晚安~

立志做一个治愈系女孩:嫣红

关注公众号:“陈年旧事i ”,可领取恋爱干货和写作技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