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有关春天的欢喜与哀愁
白垩纪方言原创作品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故乡有一种野蒜。每逢暮春,家家户户都会去田间地头,掐上一把野蒜,洗净,和着腊肉、米粉拌匀,上锅蒸熟。用野蒜做成的这道美食,就是童年对于三月三最深的记忆了。
三月三野蒜粑虽然三月三野蒜粑仅老家才有。但这种野蒜却几乎遍布全国。据说古人称它做“葱薤”。在汉末,有个叫做龚遂的人,因为身处乱世,三国纷争,瘟疫肆虐,而葱薤却有健身抗病毒的功效。在他当上太守之后,为保一境黎民,规定所有百姓,每人都得种至少一百颗葱薤。在医疗水平不高的两千年前,食疗,算是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行医三月三,太过古老,太过欢欣,又太过悲情。季节变换,春暖花开,万般美好。人们挨过冬的萧索,走出户外,东风拂来,落红漫天,于是有了蹴鞠,有了秋千,有了佳人笑,也有了无情恼。
秋千但也是这个季节,“阳气摇动,而阴气尚未退却”,瘟疫总是悄无声息地肆虐。因此三月三最重要的是祭祀和沐浴,人们“熏香草,沐药浴”,期望以此免除疫病侵害。
这种看不见又摸不着的东西,总是在最为美好的季节,纠缠着人类。常言道,三年一小疫,五年一大疫。至少从春秋开始,古人就开始有意地与疫病斗争,春秋设女巫负责三月三的祭祀,随着时间的流淌,有了艾叶,有了雄黄酒,也有了黄连。人在与春的欢悦与抗争中,不断成长,老去,又新生,一年复一年,一代复一代。
踏青三月三在日期的流淌中,名称也在不断变化和融合,从上巳节,到寒食节,最终到今天的清明节。不管名称如何,流变如何,最终逃不过,人们对春天的欢喜与哀愁。而这欢喜与哀愁,却与那看不见又摸不着的“邪气”有关。
曲水流觞今年的清明,举国哀思,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无疑给流传两千多年的记忆留下了一个新的驻点。人类与细菌病毒的抗争,即悲情壮烈,也造就了我们自身,关于春天,我们学会了熏香拔葜,曲水流觞,也发明了风筝蹴鞠,秋千拔河。历史不停,生命不止,今日的哀思,不但唤醒了历史记忆,也是一个历史的新生!
今天的世界,正处在历史的大变局之中。这看不见又摸不着的“邪气”,又悄然来到身边,并肆虐全球,人类的脆弱,再一次暴露无遗,而又与千古抗争中的人类一样,他们的坚毅、果敢、向死而生,也展现得酣畅淋漓。
病菌,就是最好的试金石,它反复淬炼着人的意志,从而体现人之所以屹立于自然世界的本质。这一个清明,这个纪念,这份铭记,必定载入史册。因为它赋予了这个千年抗争最新的涵义,也把这份古老的纪念,带给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