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之前,请搞清楚内容运营和内容编辑的差别!
在内容为王的9102年,靠内容在互联网行业站稳脚的公司,不计其数。
也为互联网从业者创造了很多的求职机会,但是很多人分不清内容编辑和内容运营两个岗位的区别,那我们今天就来说说他们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吧!
内容运营与内容编辑有什么区别?
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就是:编辑做产品,而由运营来销售该产品。
编辑是以发布者为中心,运营是以你用户为中心。
详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内容编辑其实基本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媒体运营,而我们现在绝大多数大学生或者转岗运营的小伙伴,第一个接触的工作基本上就是新媒体编辑。
新媒体编辑的工作基本上就是内容的授权、转载、编辑、文章推送等等一些内容基本工作,而绝大多数平台会要求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并且要求自身有写过文章,并且有自己的作品,这是平台对编辑的要求。当你有了文章之后,面试中还会考核你文章的阅读量。
但是内容运营相对内容编辑来说,就是更深一个层次,因为对内容运营来说,不但会编辑的基本技能,还需要有统筹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对内容的统筹、对活动的策划、以及对数据的挖掘,也是我们所说的数据驱动内容运营!
内容运营的两个模式
从最早的网站编辑,到后来的网站运营,再到现在的内容运营,这个岗位在不断衍变。在目前内容运营的工作模式中,有一部分是延续之前的,类似于编辑;还有一部分是借鉴产品运营的思路,是有创新元素的。所以,内容运营可以分为传统模式和创新模式。
① 传统模式
可以用以下三个案例讲述:
知乎日报
为了增强知乎的内容分发能力,提升内容被浏览的次数和分布广度,将用户产出的优质内容进行筛选、整合和包装,通过一个独立app的产品形态展现给用户。
虎扑体育
其中新闻的特色是翻译国外媒体内容,通过满足用户获取此类资讯的差异化需求,打造品牌认知,从而提升访问量。具体实现形式是由官方人员完成翻译和编辑发布,对新闻的筛选和文案能力要求很高。
喜马拉雅
通过架设PGC平台,引入各类优质音频内容。运营将这些内容筛选后,在首页等展现位推荐,起到流量分发的作用。同时,还通过算法针对用户做个性化推荐。这两种方式相结合,满足用户收听音频的需求。
以上三个案例运用的就是内容运营的传统模式,近年来在业内很普及。特点是依赖运营人员的编辑策划能力,以及巨大的工作量。
优势是可以保证内容的质量和及时性:
a.质量。
由于运营人员的深度参与,可以保证选题角度、标题文案和内容排版的质量,保证了整体的品质和调性。不仅提升了用户的阅读体验,还对打造产品品牌,以及为UGC树立内容标杆,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b.及时性。
从web1.0直到现在,各大门户对于内容及时性的要求都很高,一般媒体平台都需要「三班倒」。对于非资讯类产品来说,道理也一样。必须靠人盯,才能做到及时相应,否则UGC运转的再好也不行。
以上两点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也是目前各大媒体平台所追求的效果。但传统模式也有自己的劣势:
a.与用户是割裂的
虽然运营可以通过数据和用户反馈,来判断内容是否优质,是否可以满足用户需求,但从根本上来讲,内容运营和用户还是割裂的。
在策划内容时,运营从构思选题到完成产出,这个全过程都是「单向」的,只是代表着运营人员的观点和视角,没有与用户有任何的交集,这个工作模式就决定了产出的内容不是从用户角度出发的。所以即便是运营努力的去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实际上也很难做到,因为屁股决定了脑袋。
b.内容很难差异化
为什么运营公众号那么难,涨粉那么慢,原因之一就是大家都在追热点,而热点又是相同的,所以内容的差异化空间不大;如果不追热点,又很难有大量的用户关注,涨粉就更慢。
做内容运营的道理也是这样,都在拼优质、拼及时,甚至在「搏眼球」,从而导致内容同质化严重,用户的注意力被分散,影响了内容运营的效果。
c.覆盖用户量有限
即使受众人群是大多数用户,也会受到内容产出量和展现渠道的制约,再加上日益细分的用户需求,必然导致长尾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内容的产出量是由运营人力决定的,是有天花板的;展现渠道是由产品形态决定的,通常都是屈指可数;但细分的用户需求却有很多,而且需求覆盖的用户总量很大。这个覆盖量与细分需求的矛盾,是传统的内容运营模式所不能满足的。
以上三点是传统模式的劣势,很难绕过。解决办法是将内容融入产品流程,借助产品为用户提供场景化和个性化的内容。
公众号有文章下半部分,还可以获得新媒体运营资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