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将心掏给你,你嫌它腥
1、爱我,请别控制我
儿童节快到了时,接到一女友的微信:亲爱的,过节有没有去玩?
她是那种不浪费时间,但浪费心思的人。问我一定有事,只是表达婉转而已。
问清楚后,知道她有点尴尬,儿子态度坚决的不让她陪伴。她想让我照顾一下儿子过节。这没有问题,只是让我不解的是,她母子之间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原来,上高二的孩子参加艺考培训,实在无法忍受她无微不至的管教又喋喋不休的唠叨,坚决不让她跟随照顾,她只好呆在家干着急。
很明显,孩子虽然身处外地,她还会安排托人照顾。这也不是第一次了。有一次,她在外地打电话来,需要我带孩子去看一个大型的展览,从我答应她开始,她为我们安排好所有的环节,来来回回不下十个电话,交待事项细致如微,话语亲热体贴,但不知为何,我与她交流时,总有一种被控制的感受。
再见到她孩子时,孩子毫不掩饰的说:他不想她妈在身边,嘴巴太大,什么都管。老师、同学、房东统统不放过,身边所有的人都不希望再见到他的母亲出现。
孩子是学钢琴的,无论是技法还是音乐素养都很好。就冲这一点,母亲功不可没。在孩子学习的道路上,我见证了这位母亲的坚持和毅力。
''没有办法,她几十岁的人改不了,她就是会不停的给你发信息,从早上起床开始,喝水--吃饭--上课,还有一些她认为好的东西都发给你,其实就是些乱七八糟的鸡汤。"
“我只想赶紧考上大学,最好去新疆,西藏上的那种,要不然去国外,她去不了的地方上学。”
我看到孩子的无奈。庆幸,孩子还有拒绝的勇气。
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绑架他人并不鲜见。
“因为我为你好,所以你应该听我的?!”
“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怎么还是这样对我?!”
“我的生命里,只有你了。”
........
真的,在孩子的世界里连理解都不太需要,只要自由就好。
对于这对母子,我对双方都很同情。但理性的想一想,这样的局面出现,母亲的责任更大些。难怪教育界出现一句话:中国应该教育的是父母。
为何我将心掏给你,你嫌它腥2、爱我,请先放了你自己
已是深夜,久不联系的远方女友打来电话,述说她的烦恼。
结婚多年,她未曾生育,丈夫与前妻有一女儿,当初这种情况,对她来说是再好不过的,白白捡来一个女儿养,了结了她想当母亲的心愿,她对这事特别上心。
当我问起她母女之间的情况如何,她好似打开了话 匣子,一肚子苦水倾泻 而出。
孩子不与她说话,孩子的个人习惯不好,孩子的性情怪异等等。
我问她,你如何对孩子呢?
她只是说,在教养女儿和处理她们之间关系的事情上,她已经灰心了:别人的孩子注定养不家。所以心情糟透了,也懒得给孩子好脸色看了。
“孩子肯定会害怕呀。跟不是亲生母亲生活在一起,纵然她知道你并不坏,这样对她,她心里也是恐惧的,毕竟只是六年级的孩子。”我强调了这一点。
女友与丈夫长期分居,基本上是她一个人照顾这个孩子,如遇不顺,她的心情可想而知。我没见过孩子,无法给她一些管理孩子的方法。但面对即将崩溃的女友,我希望她的状态更好些。因为她的情绪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
“既然是别人的孩子,就当别人的养吧。养不了她的心,就养好她的身。”
做一个后母,比别的母亲更难的是这一点了。同样的付出,可能你得不到孩子的心。在这样的关系中,你需要的是:要得更少。
“承认你不是她母亲,只是在做她的母亲就好。”但这一点有悖 于女友当初的想法,所以这才是她痛苦的根源。
“付出没有得到想要的回报!”在人的感情世界里,同样有一种交易在作祟 。
谈恋爱分手,要么自残,要么对对方下毒手的极端事件屡见不鲜。做个保姆,向房东借钱不给,就偷东西或纵火的也有。
在这背后都藏着一个声音:我对你这么好,为啥你却这样对我?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改变自己,去为他人过分的付出,努力的做好自己的事,做自己就是给他人最好的礼物。
可以说:在情感的世界里,没有底线的付出,就是一种绑架。在这场绑架中,请先放了自己。
为何我将心掏给你,你嫌它腥3、爱我,请教会我爱您
请相信,在人的身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通过学习得到。爱,也是可以的。
对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我们听得太多的是:对于子女我们是不求回报的。
今天看来,父母的这种论调不但不会让孩子受益,而且,只会让更多的孩子成为“白眼狼”、“冷漠狂”。
有一对母女,母亲独自抚养女儿成人,女儿学业优异,后考入一所著名的大学,结婚生子,一直与母亲生活,生活中所有事务巨细都由母亲操持,母亲成了女儿生活中的保姆和提款机,得不到成家立业后女儿的尊重。
女儿对 婆婆 和颜悦色,对老公低眉细语, 唯独对自己的 寡母冷言相向,还不给家用。在她心里,总认为母亲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长久下来,母亲心寒抑抑而终。
曾经最爱的人,成为伤你最深的人。在这对母女身上,只看得到母亲的一味付出和女儿在学业上的出类拔萃。当初的母亲认为这样就是最好的回报,从不肯要求女儿,从不会去教导女儿为自己做任何事,造成女儿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当我们在指责这样的孩子时,是否应该拷问下那些被心寒的父母:对于孩子,你真的什么都不想要?还是你不知道你会要什么?
中国有句话:养儿防老。但现状是:有多少人养儿却不防老。
让孩子独立生活的同时,学会互相付出,承载他人情感,习得与人沟通能力,这些为人处事之道,应该从家庭教育获得,无论是健全的还是单亲的家庭,都应该有意识帮助孩子健康去成长。
家长们,首先要丢掉“不求回报”的陈词滥调,真诚面对自己的需求,坦然要求孩子回报。也许那只是一个拥抱或一次扫地。不要错失他爱你的机会。